月考复习试卷中有两题情境默写,一问《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作者旷达情怀的句子是?一问《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悲观情绪收束全文的句子是?答案都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学生的疑惑是,两种近乎矛盾的题干,答案却相同。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出现的不同理解。《宋词鉴赏词典》分析代表着其中一种,姑且称其为悲观派,这种解读影响着几代人。下面摘抄其中的对后三句的分析: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以前我也相信这样的解读,但自从对佛理有所了解后,慢慢站到旷达派一边。全词既无“悲叹”,亦无“沉郁”。恰恰相反,表现的是洒脱和旷达。词的前三句已给全词定下调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明才子杨慎的句子,说不定来自读此词时的灵感。首三句明明是告诉读者世事无常,不可执着。周郎作为众多豪杰的代表,他因缘际会,少年得志,而如今英雄安在?后三句呼应首三句,笑自己因多情而执着于功名以致白发早生。不如放下执念,活在当下,因为缘起性空,人生如梦,不可恒常。于是酾酒临江,与明月同醉。这实在看不到什么悲叹和沉郁。
两种解读孰高孰下?这得要个评判标准:谁能更接近作者原意,谁就更佳。苏轼信奉佛教,号为东坡居士。居士为在家修行之人,想必是精通佛理禅趣的。不知或有意回避这一点的“悲观派”,难以完全走进苏轼作品。“旷达派”更为接近苏轼心灵,更胜一筹。
由此得到一个启示,要读懂前人的一些作品,教师和学生都应学点佛理禅趣。佛教作为看待世界的一种方法,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它存在的价值,至于信不信佛是另外回事。不然,高考中考到王摩诘的《过香积寺》一类充满禅味的作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