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创作的四个阶段:
布局、反映、进攻、解决。
布局:要用最舒适的方式让读者了解你所搭建出的世界,感受主人公的环境,主人公的需求要热切,任务要紧迫,帮助读者理解主人公的利害关系。
布局要占全篇四分之一,因为需要读者深入故事之中。如果过于急切展开故事,会影响故事要素设置时机。会导致就算后期高潮迭起,也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戏剧张力就像是吹气球。
反应:主人公与敌对力量对决博弈,作者要调用所有的想象力设计敌人,敌人可以不仅仅是人,可以是自然灾害,社会偏见等。在这一部分,阻碍要悉数登场。主角对危机的本质摸不着头脑,但仍然努力靠近目标,在这部分的中段,主角要与反派进行第一次正面碰撞,但往往以惨败告终,呈现敌强我弱的格局。
正面冲突后,故事达到“中间的”从篇幅上看,也是整个故事的中间点。是故事第二部分“反应”与第三部分“进攻”的分水岭。
从结构上,这个中心点要彻底改变读者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做到这点,需要在故事里加入关键新信息,改变故事结构,用新的戏剧张力改变旧的冲突,引导故事进入全新阶段。在故事氛围上也是中间点,主角的行动不再被动反应,要积极主动的对挑战做出回应,就像帐篷的主支撑杆对整个帐篷的意义,它的高度和强度决定帐篷的形状是否自然,重心是否稳定。
进攻:主角征服自己内心的弱点,变得积极主动,要将对手写得有压倒性优势,否则读者感不到危险。第二次正面冲突开始,敌人变得更棘手,主角也更加强大,参与冲突的角色也变多,故事推向高潮。
解决:主角提升自己,获得新能力、武器。战胜外敌,结局。要注意,此节是最后可以给故事注入新信息的机会,此后所有故事都要收拢前面注入的信息,不再有新信息。
或许这部分主角会经历一次打击,并失去目标与意义,进入对自己的努力产生怀疑的“间歇期”。但这个阶段必须短暂,主角渡过后进入结局。
故事的整个过程,主角必须引领故事,不能当配角,不能被救援,要以自己的力量一往无前,高歌猛进。他有自己的新武器,也就是第三部分得到的新能力,在力量的加持下,做出与以往不同的事,成为更强大的人。整个变化要符合“故事弧线”。
故事弧线:讲述过程表达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变好或变坏,是人物成长的过程,是丰满故事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