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说是一场游戏

日更挑战:DAY 18  2022.8.16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如果小说是一场游戏,那么作者已经在开篇为读者准备好了十八般武器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读书笔记——第一章:第一行和开篇的诱惑(一)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一本小说就像一款有着全新世界观的游戏,作者就是游戏的设计者,而读者就是即将体验游戏的玩家。

这款游戏吸不吸引人,好不好玩,值不值得一玩,全靠设计者在开局时奉上的十八般武器。玩家愿不愿意尝试这款游戏,则取决于这十八般武器是否趁手,是否能依靠这些武器顺利将游戏打到通关。

但有时候,玩家也有可能因为是新手的缘故,不了解或者不会使用这十八般武器,从而遗憾错过一个体验感不错的游戏。这时候,了解武器的特性就必不可少。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首先,我们得知道游戏的设计者通常会在开局时投放哪些“武器”——

(小说开篇的十八件信息)

其次,我们得了解每件武器的特性,如此,才能在游戏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所向披靡。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武器之一:

文体。

“长句还是短句?简单还是繁复?匆忙还是悠闲?有多少修饰语——形容词副词等等?”(摘自《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为了便于理解,我摘录了一段讨论文体的文字——

(摘自百度文库“汪曾祺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

文体,是作者的性格映射。

干练的作者写干练的句子,优雅的作者写华丽的句子,随性的作者写悠闲的句子,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文体,通过文体,多多少少可以探究到一些作者本身的性格特征。

文体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是归根结底,无论什么样的文体,都是可以在阅读时被读者感受到的。它就像隐藏在小说世界里的作者的分身,试图通过他独特的魅力吸引那些可以和他产生共鸣的人,将他们带进陌生的世界,开启全新的副本体验。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武器之二:

腔调。

“每部小说都有自己的腔调,它是忧伤的,就事论事的,还是讥讽的?”(摘自《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如果说文体是小说作者的性格映射,那么腔调就是小说本身的性格映射

故事的情绪可以随着人物或情节走向而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小说的腔调是始终如一的,它是故事的基调,所有的情绪变化到最后都会回归于它一贯的腔调。

腔调是小说的底色,是小说可见的性格特点。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武器之三:

情绪。

“这和腔调有点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前者表示语调听起来如何,这个词是指它对自己的叙事有何感觉。”(摘自《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情绪是不易被察觉的内在心理,是不愿被吐露的心声,是骗过了所有人的伪装,是需要花心思去解读与探究的密码。

忧伤之下有愤怒,冷漠之下有同情,快乐之下有嫉妒,恐惧之下有兴奋······

如解谜游戏需要拨开迷雾寻找真相,在小说的世界里,也需要透过表相窥探真实。

人物说出来的话就一定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吗?你看到的人物就一定是他真实的模样吗?多加留意,也许就会发现一些被隐藏在暗处的能够体现人物真实情绪的小动作。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武器四:

措辞。

“这部小说使用了哪一类词语?它们是寻常的,还是罕见的?是易读的,还是晦涩性的?这些句子是完整的,还是断断续续的?如果是后者,它是有意的,还是偶然的?······每部小说都有自己的措辞,而每个被选择的词语都进一步细化了小说。”(摘自《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何为措辞?借用百度百科的一段话——

(摘自百度百科“措辞”的含义)

措辞风格代表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同时也是作者为读者侧写的画像。

作者在选择词语时除了要结合小说的整体基调,更多的需要去考虑措辞对读者的影响。

如何措辞才能更好地被读者接受并理解?如何措辞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目光?如何措辞才能令读者更好地沉浸在小说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如果说文体是隐藏在小说世界里的作者的分身,那么措辞就是作者在揣摩读者以后侧写出来的小说世界里的读者的画像。

所以,是谁被小说的措辞吸引了?恭喜你,准备好与作者在游戏里展开一场大冒险吧!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武器五:

视角。

“有时一个人物—叙事者会将倾向性隐藏在模拟的第三人称中,而一个局外人叙述也会使用‘我’作为叙事策略。即便有这些诡诈手法,我们有时候还是能在最初的段落里得到暗示。”(摘自《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小说的视角取决于那个(或那些)“与故事相关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通常小说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或第三人称叙述展开(也有第二人称叙述,但情况比较少,所以暂且忽略)

其中,第一人称叙述会让读者更有代入感,有一种与叙述者“我”合二为一的阅读体验,对情节的变化以及情绪的感知力也会更敏感、更细致。

而第三人称叙述会让读者有一种旁观者(甚至是上帝视角)的感觉,这会使我们对故事情节的认知以及对情绪的把控更加客观、理性,也会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机会与空间。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但是有时候,“我”可能不是故事的第一视角,而只是一个参与者或局外人,这个时候,“我”就会如一个第三人称叙述的旁观者一般客观而理性。

而有时候,TA可能是故事的第一视角,故事虽然在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展开推进,但那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无一不在昭示着TA是实实在在的当事人,正深陷故事漩涡的中心,每一步行动都会牵动读者的心。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这有很大的可能是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而混淆视听的陷阱。喜欢超强体验感的读者可能会掉进“我”的局外人陷阱,而喜欢做旁观者的读者则可能会掉进“TA”的漩涡中心。

这就是所谓的规则与反规则。

是一场作者与读者的斗智斗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