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NLP(身心语言程序学的简称)已有两年多,看到同学们经常在群里分享生活因NLP这门学问带来的种种积极甚至奇妙变化,我也产生了写一篇感悟文的念头。
2015年8月,我在参加骏君老师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讲座时,在会场门口看到NLP课程的宣传板,彼时即被内容吸引。2016年10月,机缘巧合跟随一位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参加了景万象老师的NLP公开课,课后景老师为林满治女士(后来我们成为了第四期同学)单独做了一场“家庭系统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s),我被选为案主的代表参与其中,满治姐聚焦的问题是父女关系,奇妙的是,在参与个案过程中,我自己的心也得到了极大的安抚,深刻感受到家排的神奇与奥妙。
后来,我咨询了我的大学老师,得知目前家排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中,有很好的效果。在多方面了解NLP的发展史后,我参加了泉州地区第四期NLP专业执行师国际文凭景万象老师的培训课程(期间参与了陶子老师的萨提亚成长公开课),并在2017年参加了第六期陈育林老师的复训,2018年以助教身份参与了第七期杨寅老师的复训。
在这场求学之旅中,我体验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参与个案,第一次参加集体静心,第一次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勇敢分享自己的梦想,第一次当聚会主持人,第一次做助教,得到许多新同学的接纳和肯定,也收获了来自各行各业优秀伙伴的友谊......我用完了4本笔记本,每次老师做演示都踊跃参与,一度被贴上“学霸”标签。
然而,如果指望通过学一门学问,就能解决人生所有问题,那就太天真了。景老师最喜欢说一句话是:“不是NLP没用,是你没用”。所有的学问,都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反馈,领会,然后又产生新的感悟,最后可以分享输出,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
在此,我想介绍几位对我影响重大,同时也是NLP实力派践行者的同学们。
第一位是我的同桌,许文真女士。文真姐是第三期NLP的学员,我在第四期报名前,从主办方章子欣女士那看到了第三期学员的合影,当时不知为何一眼就看到文真姐,被她周身散发出的温柔而坚定的气质所吸引,彼时我内心产生过这样一个念头:“如果这门学问能够吸引这样的人参与,一定有它值得的地方。”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我惊喜地发现她竟然从厦门奔赴泉州参加第四期的复训,并被无意中安排为我的同桌。
短短12天的学习交流中,在对她逐渐深入了解后,我对她仰慕之情也逐步加深。文真姐完全是我心目中知性女性的模范,她不仅很好地平衡了家庭和事业,还培养出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高考后同时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录取,现在已入职世界500强的金融公司。
在与我们分享育儿心得时,她说到自己从孩子幼年时就不断为他输入积极信念,并在其大学毕业即将步入职场之时,用坚定的语言再次重复了曾经鼓励他未来身份的话:“新的人生征程开始了,儿,未来你一定会成为经济金融界具有影响力的、受人尊敬的人物,我对你有信心!”
正是因为有如此智慧的母亲,才能培养出这样一位忠于初心、勇于逐梦的俊才。
近年来,文真姐将她多年亲子教育的经验,结合所学的心理学、正面管教、亲子教育和NLP学问,在各地开展亲子公益讲座,把好的教育理念分享给更多的家庭。
第二位是吴为照先生,我们都亲切地称他“无为兄”。无为兄为人低调沉稳,一直到第三阶课程,我们才知道身为80后的他已有那么多头衔——厦门红砖餐饮、泉州思源餐饮和石狮全友家居董事,弘德教育创始人,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注意力训练师、国家心理咨询师,横跨餐饮、家居和教育三种不同行业.....他同时还是三位孩子的父亲。
在老师教授沟通技巧时,无为兄在课堂上与我们分享了他如何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解决女儿逃避作业问题的经历。原本一部即将上演的家庭恐怖片,被他活学活用演变成了家庭温情片,在坐已为人父母的同学们都深受启发。
无为兄学识渊博,并对教育事业有着极大的热情。在完成NLP专业执行师课程后,他即前往长沙、深圳和台湾,进修NLP高级执行师和NLP导师课程。如今,他已将学到的NLP学问,实践在之前创办的弘德教育基地中,并联合几位心理咨询师创办了石狮德为心理咨询中心,聚焦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健康,多次举办父母课堂和青少年成长训练营。
第三位要介绍的是林婉蓉小姐。婉蓉的本职是一名医生,她同时还是泉州罗友会会长,公众号晚安心理话的号主,混沌大学的元老级学员。这位90后的小妹妹身上蕴含着巨大能量,你总能从她那里得到惊喜。
婉蓉也是第三期NLP学员,在她参加第四期复训的课堂上我们有幸结识。与她交流时便发现她是一位非常聪慧的女子,勇于探索,乐于分享,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很强大,已连续三年组织“时间的朋友——泉州罗友跨年思变趴”和多场线下思维风暴活动,也曾开展多场集体静心和分享会。
“优秀之外,不懈努力”,这是对婉蓉最合适的注解,她是知识付费时代最早的一批消费者,还在大学期间就为了亲临各位大师的课堂到处打飞的,现在仍活跃于混沌大学商学院的课堂。
还有一位就是意外在第七期NLP课堂遇见的我表姨曾炜楠老师。她目前是一位高校老师,业余时间笔耕不辍,也为企业做营销培训,还是一名二宝妈。我们是远亲,平日并不常聚,能在课堂上偶遇实在是很惊喜。
从小就听老妈说起这位表姨是一位才女,也许是因为出生于教师之家,也许是源于她自小热爱阅读,她身上总有一股书香之气,“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如此。而且,愿意为了给两位孩子从小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参与经营实体书店。我最佩服的是,她在经营事业家庭之余,仍挤出时间参加各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除了以上几位,还有来自各地各行业的优秀伙伴,大家有幸以同学的身份结识于课堂,思维的交汇与共鸣之中结下了情谊。当然还有我们最好的伙伴子欣,正因为她的支持与用心,才有我们这样一期一会收获的惊喜与感动。
最后我说说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是与潜意识建立了沟通,更好地做到身心灵一致。说到潜意识,似乎很玄乎,其实我们常说的第六感、灵感、心灵感应等,指的都是潜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我们的外部境遇是内心世界的向外投射。如果能多看看我们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人格统一起来,就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具有全然、合一的感觉。
我常用老师教授的方法与自己的潜意识沟通,特别是每天早晨,与自己沟通就像是一场仪式,能让我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天的生活。此外,在身体疲惫或疼痛之时,情绪沮丧或委屈之时,与内在的自己好好沟通,能帮助我们更快恢复状态。
与内在自我链接的感受非常奇妙,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心绪会很平静,思绪也会变得灵敏,全然地沉浸在爱、喜悦与平和之中。
现在,我更能深刻体会到张德芬老师说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的涵义。当我们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之后,与他人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谐了。
二是信念是一种能量,“意之所在,能量随来”。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即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鸣。我们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是有频率的,它们的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大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会发散出比任何东西都还要强的吸力,对整个宇宙发出呼唤,把和你的思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吸过来。
大家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事实上,眼见也未必实。我们的所思所想,造就我们所处的世界。这就是为何拥有不用信念的人面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感受,做出不同反应,带来不同结果的原因。
成年后的我们,如果没有觉知去破除旧有的不再适宜的信念价值体系,也许一生都要被牵着鼻子走。改变一块荒草地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上面种满鲜花,同样的,聚焦正面的信念,人生也会慢慢积极起来。
三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是NLP十二条前提假设中的一条,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为何我们会懂得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为何朋友向我们倾诉苦恼时我们讲道理灌鸡汤,对方却没听进去甚至对我们产生埋怨?为何好好跟伴侣或孩子讲道理,对方依然我行我素?为何父母的唠叨我们明知是为自己好,内心却总是抗拒……
我们从小学会“理直气壮”这个词,很容易发展成“得理不饶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时往往“目中无人”。我们常说“对事不对人”,却不知“人”才是核心所在。黄启团先生在《只因目中无人》一书中就举了好几个无效沟通的例子,并呼吁我们能透过事情看到人,焦点放在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这个人做不到的事情上。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在我们与人沟通时,如果把焦点更多地放在沟通的效果上,用“先跟后带”的方式,往往更能够收获我们期待的沟通效果。
学习NLP之后,最大的感悟就是对自己有了一份觉察,与内在产生更深的链接,学会以更为中立、敞开的心态面对生活。有时候,还会因为某一份经历产生的体悟而感动。
期待有更多的人,了解NLP,加入NLP这个大家庭。也期待小伙伴们在人生的修行之路中,常分享,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