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读内容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写作的顺序。
1. 明确目标
听大公司的HR说,他们看简历都是先用关键词筛选的。
比如,他们看重招聘者的时间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工作热情等。如果在你的简历里没有这几个关键词,你的简历可能就直接被删了。
也就是说,不管你毕业于多名牌的大学,做过多少杰出的项目,只要没有放进关键词,对方公司都不知道你叫什么!
所以,看清招聘内容很重要。
有些毕业生海投,简历上只改申请的职位名字和申请的公司,这样的做法还不如不投。
2. 读者思维
记得古典老师说过写感悟、随笔之类的文章不能成为爆文,是因为这些内容太过于私人了。就像是进去写作者的私人卧室一样,刚开始还会有一些亲朋好友点赞,久而久之就没什么人光顾了,原因就是太隐私了看着让别人觉得尴尬。
所以,只要是公开的文章就要写得像客厅一样,是适合招待客人的。
3. 头脑风暴
每天生活中发生的琐事,很多其实都很有趣。很喜欢看春华姐写的医生见闻,记录了很多病例、病人和医生的故事,真实又贴进生活。只要有心,很多小事都能成为写作的素材。
说到这个,我想起了那些拼命把所有素材都编进故事里的超长连续剧。当车祸、飞机失事、医闹、劫持医生、领养孩子、同性婚姻等等,世上所有悲剧都发生在一推人,这剧就变得非常不真实,也就没有再追下去的动力了。
4. 组织内容
组织内容就是框架,有框架就不容易跑题,接下来的写作只要往框架里填就好,容易很多。
5. 拟定初稿
组织内容是已经很清楚要写什么是用的方法,而拟定初稿就是没有清晰的提纲前先写的方法。
在写自己的成长记录时,因为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很清楚发展的过程,所以我能快速定出提纲,写得也很顺。
而很多晨读的内容都是以前没思考过的,这时就可以利用拟定初稿的概念,先写。最后在回顾,把符合主题的部分修改,定稿。
6. 修改成稿
所谓旁观者清。自己看自己的文章,横竖看不出问题。就像自己写了一个错别字,刚开始还觉得它看起来怪怪的,后来越看越顺眼,以为这样写才是对的。
改稿要看人的,如果只是改错别字和病句,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就可以。但如果是学术性文章,就要先这方面的专家。
一眨眼,自己也写了五个月的晨读感悟了。从刚开始瞎写,到现在每一条写作要点都能说出一些道道,也是不容易。再接再厉,争取越写越好。
写作会成瘾。
哈哈,居然我会说这种话?又不是大作家,说出这话后觉得自己好得瑟。昨天因为个人原因没能写晨读感悟,就浑身不对劲。这应该和写晨读感悟已经变成习惯,有关。
不知不觉写感悟竟已变成了习惯?
不行,我要继续得瑟会儿,
参考书目:《完全写作指南》[美]劳拉·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