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武打小说里的功夫有一重、二重直到九重。育儿的层级好像也一样。
在太阳园读书会,讲授传统文化的祁老师老师提到了约翰·麦克斯韦尔写的一本书《领导力的五个层次》。上网搜了一下大概:
领导力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职位(或者说身份)---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非听你的不可
第二层:认可或认同-----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愿意听你的
第三层:产出、结果-----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组织所做出的贡献
第四层:授能、复制、培养人------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对他们所付出的
第五层:众望所归------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你是谁以及你所代表的东西
这不和育儿是一个道理吗?
我以前一直在第三层发力,努力想帮女儿有产出和成果,但我的第二层没做好,她听都不听我的,怎么可能有结果。我又看到很多已经在第三层做的很好的家长,让孩子在奥数、钢琴、画画、击剑、游泳、舞蹈………有产出和结果的,内心焦虑,惶惶不可终日。就越想在第三层努力,就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退回第二层修炼,也偶尔怀疑,自己这样不管对吗?自责自己没有帮助孩子产出结果。但第二层坚持的修炼让我在2017年8月份,写出了自己的育儿目标和实践准则。其中第二条自己的实践准则是:教育孩子时看孩子的反应,时刻反思觉察自己说话和要求的方式方法。和领导力的五个层次对应,其实就是在锻炼自己第二层的能力。
可能有的家长会想,怎么会那么麻烦,一个小屁孩,我说什么他(她)得听什么,敢说个“不”字,一巴掌呼过去,问题解决。
孩子越小,家长暴力或高压的管理方式越奏效,家长根本不需要领导力,也会把孩子“领导”的很好。但随着孩子年龄增加,能力增强,独立思考意识萌发,缺乏领导力的家长会发现孩子难管了,不听话了。我们都会习惯把孩子这样的行为定义为“叛逆期”到了。其实是孩子有能力反抗家长没有领导力的领导行为了。家长只是占据着爸爸妈妈的身份,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可。就如同我们在单位,对单位领导不认可,又不掌握和领导相处或者是向上管理领导的方法和技巧,要么阳奉阴违,要么忍气吞声发挥自己部分能力,要么拂袖而去辞职走人。辞职的行为不就是那些强烈叛逆的孩子的行为吗?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影响力。我们能影响孩子的能力。孩子越认可我们,家长的影响力就越容易产生效果。
我的领导力到了哪个层级,就做哪个层级管理孩子的行为。我目前只能继续夯实第二层的能力。领导力没有到第三层级,通过高压、威吓、手段或者潜在的权威影响,虽然也有可能达到那个层级相应的成果,但有可能让孩子心理受伤。
讲一个我自己成长的经历,虽不具有普世性,但在我这里真实的发生。
爸爸很威严,打过弟弟,踢过我一次。虽然他经常很和气,也陪我们做游戏,但小时候内心深处很怕他。初一开始,他要求我每个寒暑假都要把下学期的数学统统预习一遍,做完书上所有的练习题。我由于内心还是害怕爸爸发火的,所以内心再不情愿,也做了。的确,开学后,数学学得非常轻松。我曾一度都很感谢我老爹:看,爸爸让我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数学成绩,多好。
三十多岁在发现自己内心不快乐,开始疗愈自己的时候,察觉自己总是很委屈,始终不清楚我哪来的那么强烈的委屈。有一天发现,我对每学期预习数学,并提前做完数学书上所有的题这件事,委屈的不行。当时不敢反抗,只有照做。
这个例子来说明家长管理孩子时,如果领导力真的到了第三、第四、第五层级,帮助孩子产出了成果,是最棒的。警醒那些领导力没到这个层级,仅靠孩子对你内心的恐惧而屈从的家长,注意孩子的内心是否有可能会受伤害。
领导力的五个层级,对于家长来说,第一层自然而然,第二层是基础,可以自己审视,孩子是否真的认可你呢?孩子听你的话,是真的认可还是因为害怕你而屈从。
女儿让我思考,改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她年纪增长,她不会因为害怕而屈从。让我看见自己的第二层的严重不足。夯实第二层,才有可能精进第三层。现在就没有该不该管孩子的困惑了。当做到了第三层,应该是自然就“管”了,实际上是自然就对她有影响了。
前几天孩子学校乐阅读,老师让大家准备一段古文来分享。她选择了《大学》的第一章来准备。我如果不知道《大学》,没有看过《大学》,家里没有相应的书,她一定不会选择《大学》来准备。无论她到时候分享的效果如何,至少在准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她知道了“明明德”,知道做人的目标是“至善”,知道了“止”“定”“静”“安”“虑”“得”。她的理解也可能只是流于文字的表面,但我想表达的是,家长与其要求孩子怎样怎样,不如自己起而行之,先做到要求孩子的怎样怎样。“自我成长是育儿之本”。
我现在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在全力的爱着我。只是他们没学习过如何去爱,他们也有他们的局限性。正是他们的局限性让我能够不断的“育(愈)己”、反思、进步和提高。把我所有的体会运用到养育我的宝贝女儿当中。我深深的爱着她,让我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她。
我也深深爱着我的父母。《孝经》里有一句:“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照顾关心父母,只是孝的开始;成人后要有自己的事业和收入,就是古人所说的“事君”;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收入还不够,需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在“事亲”“事君”“立身”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关于“立身”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每一个人要有“善”的志向。在追求“善”的志向的路上,不断修正完善自己。是否扬名于后世,是否荣光荣耀了父母,只要走的方向是对的,结果顺其自然。
《孝经》的“终于立身”这句话应用到育儿上,就是要鼓励孩子有梦想,引导孩子立下“善”的志向。如何鼓励、如何引导?继续提高我的领导力层级,答案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