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晚上闲来无事的时候,和于先生一起观看了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他是首次观看,而我在十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便已经看完,还是一位中文系的小姐姐强烈推荐给我让我看看的。
有些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了,现在重温,也颇有兴趣。
风雨哈佛路,从题目中,我们便可以得出,哈佛之路,去哈佛读书是最后达到的成就和目标,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哈佛也是顶级名校之一,是可遇不可求的学府殿堂。风雨暗指风风雨雨,克服无数艰难困苦之后才实现的目标。
01
小女孩丽兹出生在纽约的最底层的家庭中,她有姐姐,妈妈爸爸,姥爷。
看起来很完整的家庭,她会有很多亲友的关怀和照顾,她会很幸福快乐的成长。然而她的妈妈是个瘾君子,她的爸爸是个神经病,也是个瘾君子;她的姥爷是个恶魔,是让妈妈发疯精神分裂的根源,一家人都没有收入来源,交不起房租,她小小年纪8岁的时候,就去做兼职扫马路去赚取微薄的钱,买来面包和食物放到家里的冰箱中,让家人吃,不让他们饿肚子。
后来,她的妈妈上瘾越来越强烈,被强制隔离,她守在脏兮兮的公寓中,不去学校读书,她以为只要守着那个地方,她就有家,她就是幸福的。
然而瘾君子是无法戒掉的,短暂成功的妈妈回到家中,稍稍照料了丽兹数天后,又复发,再次被带走,她也被带离那个公寓,去了类似于孤儿院那样的地方。
她的爸爸也因为交不起房租,也被赶到了收容所居住,但是她的爸爸总是拿着书本在看,虽然不是什么正规的书籍,但是也读个不停。
她在孤儿院的那几年,见识过各种欺凌霸凌的事件,她默默忍受,终于有一天,她走出孤儿院,去找到她的妈妈,
而她的妈妈已经是艾滋病晚期,双目失明,她很快就要失去妈妈,她在妈妈的翅膀之下,又去学校短暂读了一段事件的书,认识到另外一个问题女孩,因为某些原因,她执意离开姥爷的家去流浪,最后妈妈去世被埋葬的时候,她才匆匆赶到。
她趴在妈妈的棺木上,而挖土机等待埋土的镜头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深处,她不愿意离开她的妈妈,虽然这不是个称职的妈妈,是个瘾君子,是个艾滋病的妈妈,是个神经病的妈妈,但是如今妈妈就要被永久的埋入漆黑的地下,她再也无法等候到妈妈回来,和她一起回到那个小公寓的家里面,她趴在棺木上面,没有墓碑,没有牧师,因为这是块免费的墓地,一个周之后,没有墓碑的妈妈坟墓就会被新的野草覆盖,她再也找不到妈妈,也没有家了。
02
她决定开始读书,开始成为自己,开始脱离她从小生活的圈子和氛围,人人都在抱怨,愤怒对待生活的圈子,人人都在谈论drug和性的圈子。
她要重新回归到学校,虽然这是她过去很多年想要逃离的地方,因为去了学校,她便无法守护在家里,无法等待家的重聚。
她因为年纪太小而无法给自己洗澡换洗衣服,所以在学校里面她总是被嘲笑、被排挤,小时候的她不愿意去学校读书,虽然她读书成绩很好。
从孤儿院出来后的她,随着年纪渐长,已经学会了自己洗澡、自己购置新衣服、自己照顾自己的一日三餐,虽然那些衣服都是在二手衣物店中买来的,但至少是干净整洁的,不会受到异样目光的。
她又重新去求学,得到了一家公立学校的入学资格,她苦读功课,用2年时间把别人4年才可以修完的课程全部读完,并且都取得A类的学习成绩。
在这间学校中,因为读书成绩优异,她获得去波士顿5日游的机会,她第一次有幸进入大学校园,感受大学的氛围,观察大学学生。
她渴望变成这样的人,渴望在这样的地方接着读书,继续接受教育,她渴望过上好日子,走幸福的人生道路。
在丽兹的心目中,她已经没有了妈妈,没有了所谓的家,后续人生中的家都需要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打造。
那个公立学校的入学资格中需要家长的保障,地址联系电话等等,她跑去了收容机构里面,找到她的爸爸,请求他帮忙一次,只要面谈一次,做个记录一次。
她的爸爸紧张极了,害怕自己做不了,但还是鼓起勇气帮助丽兹面对正常的人群-那间中学的校长和助理,一切搞定后,丽兹说:我爱你爸爸。
她的爸爸说:不要爱我,爱我是浪费能量的事情。
丽兹含着眼泪说:在她小的时候,身边的每个人每天都在谈论着drug和性,只有爸爸你讲述着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只有你带给我很多快乐,爸爸你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说到此处,那爸爸也有些动容,楞在了当下,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女儿,饱经生活伤害的小女孩竟然这些看待自己,看到此处,我留下了眼泪。
03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正如丽兹一样,她的大名叫伊丽莎白,她不喜欢老师喊她大名,老师说这是女王的名字,是个很漂亮大气高贵的名字,为什么不叫这个呢?
她无奈的说:我的妈妈只有在发疯的时候,才会喊我大名,其余的时候都喊我的小名nickname,昵称的意思,最后老师同意了喊她小名。
她有一个这样的妈妈,但她还是依然爱她的妈妈,当她妈妈病死的时候,她才决定换个家,重新开始新的人生,走不一样的道路。
而她的妈妈也是如此,生活在一个禽兽父亲的家庭里面,她和她的姐姐两个人都没有逃过魔爪子,所以年纪轻轻,她就外出流浪,没有去学校读书,这才导致了后半生失败的人生。
她成年后,遇到了丽兹的爸爸,一样的问题少年,两个有问题的人,没有生活能力谋生本领的人生活在一起,还有了两个宝宝,其中一个就是丽兹。
这样的家庭主动无法正常行驶,生活的重压使得年轻人从drug中寻找到释放和解压,进一步造成滑入新的深渊,最后丽兹的妈妈不得不重新回到魔鬼父亲的怀抱,在他的屋檐下生活。
悲剧的循环又在开始,丽兹的姐姐也开始了妈妈的悲剧命运,也被染上了艾滋,渐渐失明,死亡是年轻姐姐唯一的结局。
假如丽兹姐姐没有选择和妈妈一起生活在姥爷的屋檐之下,
假如丽兹姐姐也选择了自我流浪、自我学习、至少不会染上艾滋病,
即便还是从事这最底层的工作,去餐馆打工、清扫垃圾等等,依然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丽兹的爸爸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妻女,导致除了丽兹之外的人的悲剧,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出悲剧,只不过组建家庭之后,将贫穷、困苦和失败又复制和传播到两个女儿的身上。
04
写到此处,我想起了一位曾经的中学同学,他也是15岁的年纪从初中三年级退学到初中一年级读书,虽然和他同龄的学生都去读高一,和他同班的学生都是和他弟弟相当的年纪,他还是这么做了,就像电影中的丽兹一样,17岁的年纪去读高中,原本21岁才能去读大学的她,要和18-19岁去读大学的同龄人一下子落后了3年。
她只能更刻苦,我的那位同学也是如此,重读初一的他还是有很多知识点都不同,他耐下心来一点点读书、请教,渐渐的成绩提高了上去。
他成为了名列前茅者,一直到中招开始的时候,他也是一次就通过了中招去了重点高中读书。
在高中的三年中,他也是十分卖力读书,成绩优异,最后高三的时候,以新生的身份超过一本分数线,录取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他15岁的时候,退了两级,正常同龄人18岁就应该读大学,而他20岁的录取重点大学,也不算太晚,和那些高三复读2年的同学相比,也没有落后太多,更何况复读2年,也未必能够被重点录取。
迟到总比不到好,丽兹是这样,我曾经的初中同学也是这样。
05
我还想到,即便是上天给了你一副烂牌,你的爸爸妈妈都是无能、拖后腿的人,只要你还坚信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你就可以重新开始,以更努力、更拼搏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一切的问题。
丽兹在高中的那2年间,一边在餐馆当洗碗工,一边看着地图去默默背诵;
一边在地铁上看书,一边期待着夜晚快点结束,自己好去学校读书和学习。
那间学校的校长说:你总是最后一个走,第一个来呢。
她笑着说:你也来得很早呢!
丽兹她没有地方住,总是随身携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她在餐馆打工赚的钱根本付不起一个公寓的租金,她在纽约24小时运营的地铁上,坐上几次全程往返,便可以打发夜晚。
这让我想起了深圳的街心公园里,偶尔也会见到拉着行李箱的年轻人,在长椅上睡着,虽然天气也很冷,室外温度10度左右吧,紧紧缩在一团的他还是睡得很香甜,他将自己的手夹在腿弯中,这样可以保障自己四肢不冷。
我也曾见过一个人做2份工的年轻人,他们上完早班后,匆匆收拾一下,去开始下一份工作,每日都是如此,鲜少有休息的时刻。
有次我去街角不太显眼的一间理发店,无意中和理发师闲聊起兼职的事情,他脱口而出:自己也打第二份工,晚上11点理发店关门后,他再去机场跑滴滴,接人赚钱。听后,我默默的呆住了。
06
我们的身边总会有很多努力生活的人,只是有时都忘记了他们的存在,看着这些故事,我的心再次感动起来,备受鼓舞,生活中的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我们要更努力的面对。
此处止笔!李二姐写于2020年1月8日上午9: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