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个教室学习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差?可能我们会说,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不聪明呗,但抛却这些先天因素,关键因素还在于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三步: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家都在一起听课,有的学生听课效率高,有的学生听课效率低一些。但是在课后,不只是完成作业的时刻,更是自主学习的黄金时段。
如何把握课后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呢?选对方法很关键,下面是我在实践中梳理的一些方法,看哪一种适合你。
一、明确任务
01 列任务清单
我每天早晨到达办公室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清单记事本”,细想一下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把这些任务一一写下来,接下来一当天中完成一件事就在前面打上一个对勾。
长期坚持使用“任务清单”有什么好处呢?我的体会是,有了清单我就不会遗漏和遗忘事情;看到清单还可以让我找到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然后首先完成它;当完成一项任务打上一个对勾时还会加深自己的一点点成就感等。
学习中我们除了早晨需要写下一天的任务清单之外,还要做到随时记录,比如一堂课下来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或者任务等,随时记录下来任务内容和截止时间。这样我们就不能做到有条不紊地前进。
当然了列清单时我们也要注意清单不能太长,要不会让我们望而却步。
02 随时记录思维火花
与任务清单同步使用的还有一种方法:随时记录,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我们的清单记事本上或者另外准备一个小本子来做随手记。
随手记都记什么呢?比如想起了一个解题的方法,马上记录下来;想到了一个作文的思路,赶紧简单写下来;想到了一些优美的句子马上记录下来;想到了做一件事情的方法而又不能马上去做,赶紧记到本上等等。
灵感易逝不易得,随时记录就能让我们抓取思维的瞬间,尤其是对于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找个学习伙伴结成对子,两人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具体怎么合作呢?
01 以教固学
“以教固学”即给两个人互相当老师,通过“教”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每天的课余时间我们把当天学到的重点知识分学科、分知识点两个人互相讲一遍,通过讲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因为要给对方讲,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第二,给别人讲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第三,给别人讲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两个人的相互交流,能够让自己看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和可能忽略的环节,从而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
02 直击痛点
什么是“痛点”?痛点即是课堂上我们没有听懂、没有学会、没有弄明白的知识。
学习过程中遇到这些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事,痛点问题的存在会让我们难受、不舒服、有挫败感甚至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负面情绪,痛点问题如果累积不去解决就会影响到我们以后的学习。
所以,痛点来了我们一定要把它“碎尸万段”,怎么出招呢?首先向自己的合作伙伴请教,如果伙伴解决不了那就请教其他同学、请教老师、或者自己查阅资料沉下来思考等等。
解决完痛点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成就感,还会让我们形成一个没有漏洞的知识网络。
三、培养成就感
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每日的进步,“梳理知识+每日复盘”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梳理、反思实实在在地看到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从而逐渐地培养起我们的成就感。
01 学会梳理知识
梳理即总结,总结知识、总结方法。
在一个单元、一个阶段或者一周的学习结束后,我们都要梳理一下所学知识。
如果把老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输出的内容看成百分百,那么我们能够有效接收到的又有百分之几十呢?我们能够梳理出来的就是我们已经吸收的,梳理不出来的可能就是已经被我们漏掉的、或者我们没有掌握的。
当我们把知识框架梳理好后再用前面”以教固学“的方法和伙伴讲一讲,查漏补缺,这样又一次的巩固了所学知识。
02坚持每日复盘
坚持每日复盘是一个好习惯,每天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
具体的操作方法主要是对今天所学的知识全面复盘,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哪些;基础知识掌握怎样;老师所讲的重难点内容掌握怎样;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没有掌握的知识怎样处理,最终要掌握等等。
学习的时间越久我们就越会发现,考高分真的不是靠运气,好的学习方法才是决胜的关键,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