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职场导师咨询以来,陆续做了不少案例,之前我曾在一些场合跟人说我喜欢一对多的沟通(演讲、讲课)多过于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但这些天以来,我开始逐渐享受甚至爱上这种倾听、陪伴、赋能式的对话方式。其实每一次咨询于自己也是一个不断观察、学习、反思的过程,这篇文章主要把在此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分享出来,希望对更多人有帮助。
一、职业发展越好的人,寻求职业辅导的概率越高
我的咨询学员中,几乎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展还不错,他们或是因为突破发展瓶颈不得法;或是希望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去验证自己未来发展计划的有效性而找到我。这跟之前预想的来询者主要会是些各种搞不定职场的菜鸟有些不一样。
这个有意思的发现让我想起多年前在Toastmaster学习演讲时的场景:一个俱乐部里,经常是演讲不太好的人,往往越惧怕练习(说的就是我自己),在准备的过程中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没时间,没感觉,来放纵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不投入。反倒是那些演讲已经非常好的人,对待练习的方式和态度现在想起来都让人肃然起敬。记得当时俱乐部有一个会员,3个娃的爹,还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每次只要他做speech, 当晚的best speaker一定轮不到别人,但即使这样,他每次演讲结束一定会把拍摄的视频拿回家,对着自己的每一个表情、手势、措辞细细琢磨,争取下一次做的比上一次更好。
反过来一想,职场中的情况也很类似——那些越是发展好、前景不错的员工,越愿意出动去突破自己的瓶颈,寻求更高的发展机会(注:大部分外企或重视人才发展的公司会有“导师制”(mentor program),导师某种程度上就很好地扮演了“职业导师”的角色),反而越是能力和发展平庸的人,脑子里那种不切实际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越根深蒂固——“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 “我可能天生就不是这块料!”
其实没有什么人可以把事情一下子就做好, “牛人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在不停地寻找进步的方法并付诸行动,然后在一次次的枯燥和艰辛的练习中,不断习得让自己真正变得优秀的能力,而不是用什么天赋、完美主义给自己的懒惰和投机找借口。”
二、学霸和学渣,多么远又多么近
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在咨询的学员里,学霸的比例很高,而且不是普通的学霸,是那种中考、高考市里状元全部拿下,优秀到几乎没朋友”的学霸。说实话开始并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又一个“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的“高富帅”坐在我面前说:其实“焦虑”二字自打进入职场就一直伴随着我,上学时,我甚至可以不用太费力就做到别人眼中的“明星”,工作之后,即使我很努力,有时甚至用动用了很多意志力去做我不是很享受的事情,还是只能做到比一般人好,跟我身边的牛人根本没法比,那种“闪光”的状态似乎已经离我远去,再也回不来了。”
实话说,我对学霸现象的反思就是从这位“高富帅”带给我的震惊开始的,因为即使他已经年纪轻轻、年薪百万,却还陷在“与他人比较”这场永无宁日、绝无胜算加自我折磨的战役中。
采铜在他的新书《精进》当中有一段话写得非常有意思:“学霸选择依从,学渣选择逃避,但他们有一点又非常相似,就是他们都没有培养出学习的自主性,并没有回答好自己到底想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
如果把这句话拓展到职场道理也很相似: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太容易被同一股热浪推着往前走,当朋友圈、微博都在刷频一个话题时,我们很难不参与其中;当走进一家咖啡厅听到的全是互联网➕创业时,很难抑制住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于是乎,尽早财务自由成为职场成功唯一的衡量标准;我们也在这场热浪的推动中丧失了宝贵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自身的独特性。
治愈“学霸思维”的招数中有一招屡试不爽,就是“价值观筛选”,当我要求把职业中能满足的价值一项项从自己的清单中删除时,学霸们刚开始会因为什么都想要难以割舍而哇哇大叫,随着这样的“减法”游戏做到最后,不用咨询师多说,聪明的学霸们都已经知道自己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了。
三、“硬”负责生存,“软”决定发展
这里的“硬”指硬技能,通常代表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比如码农农的编程,财务的财会知识等。
软技能是相对于硬技能而言的,它其实更像是人的右脑技能,核心是“认清自我、与人打交道”,具体来说,像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当众表达、团队合作、管理等等都属于软技能的范畴。
职场上,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帮助我们完成手头工作,一个硬技能出色的职场人士如果满足于一直做技术性相关的工作,不断修炼自己的“手艺”或许可以帮其保住饭碗。然而随着职业资历的增长、岗位的提升,受情商驱动的软技能会越来越重要,甚至占到主导的地位。
事实上总结一下职场人在发展中遇到瓶颈的所有烦恼和问题,归根到底主要就两类:第一对自己认知不清——不知道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到底有哪些感兴趣的选项;自己是否能有能力搞定想要的;第二搞不定职场各路奇葩,在最影响职场幸福感的人际关系上栽了跟头。
那么,如何提升职场软技能呢?在我看来,运用职业规划的方式论去“探索自我”和“了解职场”可以帮助职场人快速提升软技能。
很多人好奇: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
我写过一个小故事:是马云在一次达沃斯论坛上分享的他自己的故事:他刚学会滑雪那会,看到雪场特别兴奋,于是一口气花15分钟坐缆车坐到山顶,结果根本不敢滑,最后花了2个半小时走下来的。
如果把这个故事扩展到职场,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当我们天真地把终点当做理想,没有对自身的了解,没有对未来预判和敬畏,是要吃苦头的。
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简单来说其实就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❶起点(我是谁? ——解决自我认知的问题)
❷终点(我要去哪里?——读懂职场,行业、职业、企业)
❸路径(怎么去?——实现路径的问题,很多觉得职业规划没有用的其实问题都出在这个环节,在我来看,生涯导师的作用关键在于启发和引导,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去行动,这跟办健身卡的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生涯规划不是简单从术的层面去回答要不要跳槽,怎么涨工资的技术(虽然术很重要),而是沉下心来在“起点”上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职业世界有一个清晰、准确、恰当的认知,从而让自己对未来的发展路径有清晰、准确和务实的规划。
因此,无论你是否相信职业规划真的对自己有帮助,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探索,运用成熟的心智模式去了解真实的职场世界,你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都会大大增强。
四、关注成长的女性远多于男性?
找我咨询的学员中男女比例大概占到1:5,其实如果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凡是在自我成长相关的课堂和活动中都鲜有男生的身影。是男性都不关注自己的成长吗?或者多数男生都觉得自己的成长不可能依赖外界的力量和支持,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决心?(欢迎男性读者留言探讨这个问题)。
前些日子父亲节,罗胖儿发了段有意思的语音,他说:“男性的角色带来的更多是等级、对抗和竞技;而互联网的性别是女性,带有强列的分享、连接的特征;互联网发展结果带来的不仅是科技进步,还是人类社会形态的大转型,女性主导的社会即将到来,父亲这个角色可能会淡出历史舞台。后半段的预言可能有博人眼球的嫌疑,但我的感受是同样面对困难的时候,女性会更主动地寻求外部资源的帮助(与他人倾诉、寻找专家),而男性通常会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选择自己默默承受和寻求问题解决的出路。
就像一个男性学员在做完辅导后说的那样:“这种直面问题、理清思路的梳理过程让我又重新找回自信,这种感受久违了。”
罗素曾说过:“最好的生活是由爱激发,由智慧引路“;一份好的职业,由理想推动,由理性指导,才能组成生涯中最独特的精彩。
生涯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廖舒祺
国家认证职业生涯规划师 ; 国际软技能培训师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硕士,国际演讲俱乐部(Toastmaster)资深会员,曾任华北区副主席
07年以来曾在知名央企及世界500强外企任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等职务。熟悉HR全部模块的专业及管理工作,尤其擅长人才招聘、测评及优才管理和培养,主持搭建过多家企业胜任力模型和人才培养体系,熟悉 IT、航空及时尚媒体等行业的职业发展环境及人才发展路径。
目前在国内最专业的生涯教育机构—新精英生涯科技有限公司任讲师和生涯咨询师,从2012年取得国家认证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以来,为多人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辅导,尤其擅长帮助来询者梳理和整合过往经验,挖掘潜能、提炼优势、让来询者自己找到行动和转变的力量 。
微信公众号:知享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