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观自我
你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亲子关系)
问题:如何打开孩子的学习动力,做到真正有效支持到孩子?
这个问题带给你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答:焦虑,想控制,越控制就越痛,就会想各种方法变想让孩子臣服。亲子关系慢慢越走越远。
关于这个问题你的渴望和恐惧是什么?
我渴望孩子能担起他自己应该担的学习责任,做好他自己。恐惧高科技迅速发展时代,能力不强,将来活得被动。
二、欣喜地看见了我惯性的性格模式
1、小平是聆听,我是案主时,我始终在作业问题里绕呀绕,出不来,始终在事情层面上解决问题。心无法做到链接,2个人无法做到同频。这是郑小琼引发我思考收到的礼物。同时小平也引导在自我性格模式里寻求答案。疑似1号。
2、1号特征是标准多。“不允许自己做不好”,执行力也还可以,属于中能量。当1号很放松时,开心时可以走到7号位置,好奇,不走平常路,喜欢带有创意的事情。1号与8号是完美搭配。
3、喜欢预设目标,我跟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也是喜欢定一个目标和标准,然后再假装通过提问“诱导”孩子绕到我的目标上,达不到时我们彼此都拉得很痛。
做聆听个案时,我先听对方诉说的过程中,我的脑中已在演绎着我的答案和方法或是解决方案。然后通过提问“诱导”到我的结果上。其实对方没有感受到不舒服,但也不一定会照做,比如“4R”沟通时,还可以选择发微信和写纸条(是我预设的方法,不是案主的解决方案)。虽然不排斥但也不会主动去做。我突然意识到做聆听就是做到“无为”才能“而治”,不是以聆听为主,而是根据对方的问题走进对方的心理,去与对方同频,但又不受对方情绪干扰。
三、路上与兰欣交流的收获
1、能量是隐形的,可以悄无声息地传递。不能是正能量,就会有评判。
2、孩子问,“人都是赤裸裸地来,最后人都是赤裸裸地走,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呀?”
我一时语塞,反问他“你认为呢?”(我只是在缓冲我思考的时间)
孩子:“该不是为了繁衍吧?”
我:“也对,有没有可以改变世界呢?”
孩子:“小时候喊喊进哈佛呀,改变世界呀还可以,现在想想太不现实了。”
我:“对,你已经能看清自己的真实性了。看到了很多难度。妈妈给出的答案也许不对,你慢慢寻找答案吧。”
(是呀,我活了40年,都没想过这个问题,他竟然在初一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好惊喜。)
第二天,我问了他爸爸,
爸爸:这只是个开头和结尾,就象一编文章,精彩的部分在中间。人不只是为自己活着,更多的是为家人活着,你的喜怒哀乐牵涉着每个家庭成员,你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荣辱。
主任:我觉得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不是挺好吗?
心理咨询老师:不错呀,他现在在探索生命意义了,如果引导得好,他可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语文科组长: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一篇文章,当时说这话的背景让他去了解一下,第一个赤裸裸是一丝不挂的意思,第二个赤裸裸是指人活着,不能没有收获。意义不一样的。
一个高人:对呀,改变不了世界,有没有可能改变社会呢?如果不能改变社会,有没有可能改变身边人呢?如果不能,那就改变家庭吧,还是不能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吧。改变别人不可能,改变自己总可以的吧?倒过来推的思维惊艳到了我。
一起学习者:我不会给答案,我会让他去问他同学这些问题,形成对比,也可以问我的朋友,也可以问他认为的智者。
四、闭眼聆听,听到了什么?
1、有内在和外在。做到全知,做到自我掌控,重要接收问题,耳朵打开,心打开,重要去听听内在声音。去看看什么被听见,与心链接才能安定下来。我们时刻都有想表达与被听见的自己,所以“我们从未长大过”。
2、谁在说话?黄老师的脸盲症例子。在银行跟一个熟人聊了半小时,结果还没搞清楚是谁,事也没办成,出来后气鼓鼓的,跟蛤蟆一样。在车内问自己:A发生了什么?B原来觉得没意义。C找到自己—内心存在交际羞愧感,不承认自己有脸盲症,还在那里装。D跟那人没关,那人出现就是触发自己的愧疚感的,所以行为上想补偿才聊天半小时。E原来自己对自己有评断,但不认它——然后推开它——产生情绪(不开心)——使用方式不是抱头屏蔽就是攻击有强烈情绪——最后成为冻结的地方。F最佳解决方案:不好意思地说,“我有脸盲症。谁叫你好久没进我的课堂了呢?”“或者开玩笑说,我是属金鱼的,只有7秒钟的记忆。”直接承认就好了。我慢慢也有这种模式出来,做最真实的自己,也最舒服。同时用这种方法引导家长或是案主,屡试屡爽,效果非常的好。
3、聆是一个耳+令,听到指令——谁的指令?
4、有情绪是好事,是信号,通过信号聆听内心声音。如果不知道情绪来源,是永远放不下的。如果被朋友安慰了,虽然心情好很多,但那只是转发、打断,冻结。(朋友聚会,想离开,又不能离开),情感不舒服的惯性,更多时候在心里凝聚成一块能量,被搁滞,延后情绪。经常伤痕累累,去被忽视。
5、假如聆听清楚了,才拥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无法保持清醒,好像被控制与被摆布一样。
6、聆听——在被触发时真正发生了什么?心灵在报警。以什么标准衡量在听,顺畅、流动,完全地放下。
7、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想表达的声音。(以后要经常反思我孩子有情绪时想表达什么?)如果没有被听就会没完没了地闹下去。(我想到了我昨天中午期中录分进电脑时为什么生气,情绪里想表达的是什么?原来我想得到主任的认可,保留二年级做事效率高的好印象在主任心中。我希望我们的团队活成一个人的样子。)
8、有情绪时,我们怎么用各种方法打开?
A听防御机制,打开后就像打开一赌墙。(我也在想孩子在防御什么?)B听到那些内在情绪和评判是什么?C穿越情绪,听到内心渴望什么?D听到的声音越多,内心更安静。从听外在声音开始,同时不被干扰影响到。如果被干扰,是内在有一个焦虑的自己。如,黄老师听到老公在电话那并头的叹气声。眼泪就出来了,发生了什么?头脑跟不上心,不会分析了。这时候不要分析,而是用耳朵听内心发生了什么?我不如死了算了。继续听,内在声音:我是一个负担,因为我让你叹气,愧疚感(知道不是老公问题,是自己存在无价值感,这么不开心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一定有原始的初始关系,原始有关系形成最原始的信念。) ,不够好——潜藏声音听过吗?尘封记忆泛出来,一闪就没了。听外在声音,走进大自然,无数声音汇集成交响曲。其实同事呀,身边人呀都是无意义的,只是激起你内心的初始情绪。那个贮存的最初始认知。看到画面,妈妈1岁多打我2次。是拧,“我叫你哭”我让妈妈不开心,让妈妈累,我还要抱,好无助,疲惫,母子连心。产生自毁灭装置,就算不是肉体自毁,有很多种方式毁灭。
9、当我们需要外在肯定时,应把力量收回来,是否跟自己在一起很重要,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因为,外在永无出路,连自己看不清自己。
10、我们时刻保持一份清醒,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要惯性状态。当迷失自我时,会抗拒自己,肖振的认真就是昏睡、装作认真,是很难创作出成果,在“认真”与“不认真”中纠结。她是3号模式是内耗力气。“你们喜欢我吗?”装逼样子,把自己玩得很惨。“是我们喜不喜欢你,还是你自己喜不喜欢自己?”诚实自己是这种品种,去喜欢自己装逼样子。装也是一种爱,如唯恐天下不乱,却还要装作有爱的样子,让大家舒服、正能量出来,也是善意的谎言。又如,放屁不影响修养,修养来自对生命的怜悯、善良、爱意、同理、慈悲。
11、小平分享:聆听别人时,进去又出来又进去等——做到2个注意。由性格系统本身,还有模式运作决定的。明白自己的内心,了解对方的渴望、需求是什么?还是恐惧在说话?选择一个方案接纳,“含着泪奔跑”,发生了什么?调查,改变别人只有0.01%不到的机会,改变自己是100%。当下学习到听到的会种植在身体里面,潜在在受到影响。在别人最需要支持时,或是自己在需要被支持时,就如站在十字路口,我们推一把,在一念之差,不会选择错误做法。
12、在自己最困难时,遇到卡点时,徘徊时听到对方内心声音,拯救生命,勇敢生存下去,让自己更好,让身边的人更好。
13、闭环系统:外面能量进不去,里面能量出不来。关系很难跨过,打不开,这时候就是快触到内核系统了,想办法破掉自动装置,然后与世界连接,不是分离。
具体做法:允许“穿越界限”,让情绪出来。放下任何抵抗,紧紧锁住中心,看见发生了什么?内心不舒服,就看着那个“不舒服”,不对外做任何行为。想办法破环。核心信念会出来,要和解功课。在内心尖叫,不在外在尖叫,在内心稳定中心,不失去清醒,可以哭,失控过程。在内心抓狂、尖叫。
感受:1、我默默流眼泪,发生了什么?内心的那份愤怒、命令对老公,是怎么来的?来自哪里?如何“走近”它?
2、不堪回首的那几年,如何看待?发现是无助,是爸爸妈妈给不到自己任何支持,只有找权威来庇护自己,迷失了自我,做错了很多行为,至今让我无法回首。
为什么同时想到这2件事?有没有联系和相似处?原来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真正在内心被家人爱过,被支持过,我一路上都是那么的孤单,我才知道自己的性格模式里,害怕孤单。不喜欢一个人独处,只有在写作时,属于真实自我时才有一份安全感,我也才知道了我为什么这么爱写作。我对老公抱有一份依赖,得不到时就变成了一种愤怒。在那几年里,我原来靠的是衣服、打扮等虚荣心在支撑着我活下去。
我会放下吗?我会跟自己和解吗?我回避了那么多年,原来这种痛来临时是那么清晰,是那么的痛,是那么的无力,让我担了那么多年,在这一刻好像要彻底释放出来一样。看到那个哭泣的无助的女孩,孤单弱小,可怜地承受着巨大的躯壳,原来一直来的难改变,主观意识强,是自己在启用防御机制保护自己。没有安全感,没有找到可依赖的人。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总是觉得自己能摆平一切。其实好累,好想放下,多少次不容放下,多少次活在亲人的大家族里的痛苦出不来,因为学习了界限才让自己慢慢卸下了一点点,感觉好舒服,今天我好想好想放下所有。儿子,你也有妈妈的影子。不是你的错,是妈妈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无形中,让你也跟着受累,跟着背负太多,跟妈妈一样的坏毛病难改的原生态模式。儿子,做妈妈的儿子辛苦吗?是妈妈想用你的好好读书,来满足我的控制感和安全感,用牺牲你来安抚我阴影。如果再有来生,妈妈愿意做你的儿子。儿子,谢谢你没有那么叛逆,谢谢你有自我,也会去顶撞,你是我最棒的儿子,谢谢你让我看见了多年来的痛。儿子,我们约好,妈妈再也不会逼你了,做最真实的自己,好吗?妈妈再也不会逼你了,一定做那个在内心里给你托底的人,永远是你最爱的妈妈。妈妈,爱你!老公,对不起,这么多年,你就活成了我需要的样子,是我不够好,我对不起你。我愿意用我的后半生好好爱你,好好跟你白头到老。后半生让我好好补偿你。
(当我在诉说分享时,是乱的,头脑层面的,说不清。黄老师让其他人说“如果你是她儿子,你们是什么感受?”,他们都说,“好烦我,想逃避。”“不能、不可以、应该、不允许”等词他创造出来了,那个念头才是潜层问题。我恐慌什么?害怕没有人支持,好怕孤单。感受不到温暖、力量、爱,只有恐慌和害怕。
声音是一层一层的,创造剧本的核心。
破了闭环系统,一切不是问题了。就是对自己有份评判,现在能说清了,原来曾经得不到内心和精神上的支持。)
爸爸妈妈:
我不会恨你们,因为我知道你们也不容易,也尽力了。我虽然也尽力了,至少活成了你们认为的好女儿,有能力的女儿,能帮助家里的女儿。我永远记得爸爸说过一句话,“女儿的事,我能理解,这样做,也是难为女儿了。”我一辈子很清晰地记得。爸爸,你是无赖地小声又好像是喃喃自语,在那一刻,我的心是跟爸爸链接的,所以我感觉,我一直很爱爸爸比爱妈妈多一些。心灵的支持太重要了。爸爸,谢谢您的那句话,让我有了一份力量与包容。可能让我走得更远了点。谢谢您,爸爸!
四、家庭共修
在家庭发生重大亲子关系冲突时,
“我看到彼此有情绪,妈妈想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妈妈的情绪是……儿子,你的情绪是什么呢?去看看吧。”焦虑变成成长,是最有效的道路,每一次家庭关系中的危机,都是一次巨大的转化契机。
例:黄老师女儿,“我有一个小花园,你们也有一个小花园,我可以随时进去,你们却进不了我的小花园。爸爸可以看见一扇窗,可以看见,却怎么也进不去;给妈妈留有一个门,不过是铁门。”“我怎么样才能进去?”“除非我让你进去,否则永远进不去。”“我反复确认过,爸爸爱你比爱我多一些,我后来也想通了,必竟你们认识久一些。”
五、什么情况下需要被聆听?(敏感力增高,洞察更高)一方面对自己,另一方面对别人。
对自己:随时要有觉察随时要被聆听,特别是在不安时,艰难时,打入谷底时,被遗弃时,抓狂时。无力感(是不想担责任)、掌控不了时。
他人:不好的一面是对方需求时,有焦虑有痛苦时,想改变时,有恐惧时,有渴望时,引导对方找出核心问题,自行解决。好的一面是想分享,有表达欲望时,如遇到开心事,不用做什么,一起把快乐扩大化。
自己什么时候需要被聆听:
1、与孩子之间有对抗,有情绪,有足够敏感辅导作业。
2、再次触动时,问发生了什么?不去应对。
3、努力很长时间,没法进帐开支费用的自由职业时,
4、亲密关系(最艰难时,做完功课无牵挂了,但有链接)有冲突时,分离(—攻击、触动自己)
5、一定有你最不愿意看到的面目时,如那个被遗弃的自己,不够好的自己,孤独不被爱,不重要时,行为会惊艳到自己。
具体做法:那个啥也不做,要去拥抱,不去抗拒,不然会延迟你成长的时间。
如何变成聆听高手?如何做?聪明做法,就是训练身边的人成为聆听高手。如儿子、老公,“你要去听呀。”
六、自己如何成为聆听高手?
开场白:接下来有40分钟时间来探索。因为时间问题,我可能会打断你,把你拉回来。你不介意吧?1、问题发生了什么?造成了什么负面影响?恐惧是什么?(防御机制,如评判、不被爱、想推开那部份,所以成为了恐惧,不够好,无能为力,不愿意去面对,产生恐惧就有防御,有防御就不可能有爱)——渴望是什么?(恐惧与渴望后再作选择)——心满意足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就是专业拆迁户,拆迁防御。有能力就可以动手术,再优秀的聆听者都可能医治死几个人。)
七、实操。
119聆听教练路上。
1、话语上的精准度,“只有愤怒吗?”改为“我的感受里,还有呢?”
2、引发对方内心发生了什么?不是追问老公的感受。不要停留在说服上。
3、假设场景,聆听者讲道理去了。
4、不能变成了听故事,讲事情,触动不到底层问题。
5、不能讲得热情或是神采飞扬。
6、要想有泪点,就是找出渴望底层,恐惧包括问题?能量在什么状态?(平的,不跳,说明不是底层恐惧)生命力(如没钱吃饭,无保障,生命能量冻结)。
7、让对方说,自己是聆听者、陪伴者,说得多没聆听效果,聆听者只给问题。
8、看着他,抓关键。防御机制强大,本能反应可能只是一瞬间,自动会转移、打岔。
9、聆听一定是走心,不是走脑。
10、尽量两人链接、同频。
11、慢一点再慢一点,问问题时让对方带着一份思考。
13、聆听者做到“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