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道茶都可以体验一缕生命气息,每一种茶叶的泡制方法又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特定的水温,遵循独特的传统。真正的美必定常驻其自身之中,这种艺术和生命的基本法则,虽然简单,但大众却常常未能明白,因而我们为此承受的损失无可估量,中国宋代诗人李竹懒悲哀的指出:施教不当误人子弟,庸俗崇拜败坏艺术,粗泡滥制糟蹋好茶,为最可悲三件事
饮茶大体分为:煎茶,点茶,淹茶,我们现在喝茶方式就是淹茶,如果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方式那么这三种饮茶方式就刻画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我们不经意的行为往往会暴露我们的所思所想。孔子说:“人焉瘦哉”也许我们并没有太多需要隐藏,于是才会在细微之处流露出太多真性情。
“茶”的第一位信徒就是唐代的陆羽。他出生的是儒道佛三教寻求共荣的时代,这个时代迅速需要一种泛神论的象征产物,尤其他还须能反映宇宙的和谐社会。诗人陆羽发现饮茶同样可以体现存在于万物万事中的和谐与秩序,他写下了著名的《茶经》分别为 茶树 采茶工具 茶叶子标准等。
我想说的是不同的饮茶方式亦能呈现东方文化的各种情感变化,陆羽在《茶经》里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饼茶,经炙烤、冷却后碾罗成末,初沸调盐,二沸投末,并加以环搅、三沸则止。分茶最适宜的是头三碗,饮茶趁热,及时洁器。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
点茶法是宋代 斗茶所用的方法,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