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嘟嘟上完绘画课后,我和嘟嘟发生了争执。
还原事情本来面目:
嘟嘟上完绘画课后,我催促她穿衣服准备走人,嘟嘟和堂堂两个小人在一起,大声拒绝。
后来,嘟嘟穿上衣服,提出“让我帮她拉羽绒服拉链”的要求。我拒绝了。我平静地对她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嘴里嚷道:不,必须,你必须帮我拉....
堂堂也在门外边玩平衡车边尖叫:必须帮忙。
我还是拒绝了。并且在一边旁观等待。
嘟嘟继续尖叫,我没有理睬她。
她哭着说:你必须帮我的忙!
继续哭:你为什么没有拿我的滑板车?
我莫名其妙:你没有让我拿滑板车啊!
她打了我一下,我也回击了她一下,她继续打我。我很生气,推门准备走,不想理她!她的情绪升级,爆炸中...
堂堂妈妈推门进来,坐下,拥着嘟嘟,轻言细语地问她:你怎么啦?
嘟嘟说:妈妈打我!妈妈吼我!.....继续哭中...(我在一旁说:静静,别管她,让她自己哭去!)
堂堂妈妈一边帮嘟嘟拉好衣服拉链,一边和嘟嘟讲道理:
- 我看到的是你先打了妈妈一下,然后妈妈才打了你的。
- 你要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堂堂的拉链都是自己拉的。
- 如果妈妈帮你,你要感谢妈妈,如果妈妈不帮你,你不能怨恨妈妈。因为你长大了,是大宝宝了,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不是?
分析:
孩子在提出第一个要求时,我拒绝了。她发脾气, 我没有理她,第一次没有抱持。
而当她看到堂堂在玩平衡车的时候,她对骑平衡车的渴望,让她对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你为什么没有拿我的滑板车?
然后,她由于内心的愤怒无法用言语,直接用身体攻击了我,而我,再一次没有抓住抱持孩子心理的机会。
我给与了孩子崩溃的反应,我回击了她。
反省:
- 我没有及时发现并敏锐体察到嘟嘟发脾气的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对于孩子的攻击,无法及时给予孩子抱持的态度。
- 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我们欠缺了感恩教育一课。
改进:
- 如果做不到及时体察,那么孩子每次发脾气时:我就算是无法及时体察到嘟嘟发脾气深层次的原因,但我可以抱着或者拥着她,和她轻声说话,及时抚慰她无法处理的情绪,接住她的攻击。
- 加强感恩和爱的教育。这是一个严肃而深层的课题。
二
感恩和爱的教育
父母:每天晨起离开家时,给彼此一个拥抱;到家时给彼此一个拥抱。
孩子:每天晨起,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离开时,给宝宝一个拥抱和深情的吻。
下面摘抄一段话作为感恩和爱的教育: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教育孩子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 身教胜于言教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首先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作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从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记得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你」。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用感谢来满足别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简单又有报酬。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并能潜移默化我们的孩子。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 留意大自然
鼓励孩子对他们周围遭遇的事物引发的灵感心存感激。惊叹于风的威力和大海的浩瀚;雪花的无瑕、夜晚的星空,或山脉的粗犷之美。。」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报道,文章的作者清晨在洛杉矶郊县一所旅馆的餐厅里,发现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给母亲写感谢信。孩子说,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作者细看了孩子们写的内容,有“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等。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幼小的心灵还不知道什么叫恩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无论是天崩地裂,还是斜风细雨,一花一草,一颦一笑,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
* 化态度为行动
一个小举动,像是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像是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在节假日,亲手做些小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以表感谢之心。这也是学会感恩的一实际做法。布置感恩作业。每天要孩子完成。“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另外,也有一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脚,等等。都是将态度化做实际行动,从爱父母起。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又怎么可能去爱事业、爱国家、爱别人?我们家长切记不可过度溺爱,将孩子实践爱长辈的所有萌芽扼杀。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让孩子经常注意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人们。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听听老人讲讲过去的事情,或是看一些描述艰苦生活的书籍和影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等。忆苦思甜,其实对现在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好处的。从横向以及纵向多方位的比较,不要老是把眼光往上瞧,你比许许多多的人幸运,比上不足,比下那是足足有余。
这种情感不是仅仅限于一种表面化一种感谢或者一种报恩。它应该是一种很深层次一种理解,一种反省,然后是一种拥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既然恩情无法回报,就以施恩的形式将恩情传递给其他的人,形成一个“感恩之链”。
于2018年1月21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