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从来没有处于上位的人爱好仁德,而处于下位的人不喜欢道义的;从来没有喜欢道义的人,却不能把事业进行到底的;从来没有府库中用仁义得来的财物,最终不属于自己所有的。
终,是有始有终,是成就。君之爱民,是仁。民之忠于上,是义。上不好仁,则下不好义,这种事是有的。但是,如果君上节用爱民,使百姓都各得其所,则百姓都感激爱戴君上,如人子之于父母,手足之于腹心,各输忠诚以自效,没有不好义而忠其上者。
下不好义,未免有不能终君之事。如今下既然好义,则办事分明,而爱戴之情切,办君上的事,就如自己的家事一般。皆为之踊跃趋赴,尽心竭力以图成,这样,就没有有始无终的事,事事都有成就。
下不好义而人心离畔,固然有不能保其府库之财者,如今下既然好义,而民供给于上,君安富于上,把府库的财货就趋自家财祸一般,皆为之防护保守,而长保其所有。这就没有争夺悖出之事。
下之好义而能忠于上者,其效如此,而且都是由上之好仁带来的。
上行下效。加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属下就是什么样的人。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
没有人会因为轻财好义而失败,你也不用担心你的钱散出去了,就非你所有了。
2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饨,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悟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畜马乘,就是刚刚做上大夫的仁,有房有车有俸禄,他就不会去过问家里那养鸡养猪的时,子侵民之利,要吃鸡要吃肉到市场上去买。
伐冰之家的伐,是凿而取之。卿大夫以上,祭祀可以用冰了,俸禄更丰厚了,家里不仅不养鸡不养猪,牛羊也不养了,也到外面买。
百乘之家,更富甲一方了。他不仅是大臣,而且有自己的家臣。这样的人家,不应该去蓄养聚敛之臣,再去刮地皮,收刮百姓财富。宁愿有家贼,盗窃自家府库,也不要有国贼,去与民争利,伤民之命。
为国者的利,不在于物质的利益,而在于上上下下的义。以利为利,失了人心,败了国家,本是求寄,却反而有害,这是求利得害。以利为义,则有人、有土、有财用,虽不求利,而利在其中。
利害利害,利就是害,君子以利为害。
3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写者,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这一节接着讲求利之改,反复叮铃,以强调它的重要性。
作为一国之君长,如果一心只想有钱用,那它就会用那聚敛之小人为大臣。这等小人若用来值国,则必以聚敛为长策,夺民之财,以奉君之欲,搞得民穷财尽,伤天地之和,生离畔之心,天灾人祸,纷然并至。到了那个时候,虽有善人君子,也救不得了。
这就是说,国家不能以利为利,当以义为利也。
义利之辩,反复叮咛,还是个简单的东西,我们都希望别人对我义,不希望别人对我不义。而要别人对我义的唯一方法,就是我对所有人都仁义。否则,人人心里都咬牙切齿“你不仁,莫怪我不义”,那你的生态环境就崩塌了。
以上是传文第十章所有内容,解释治国平天下。这一章的要义,是要在上位者悟民同好恶,不要与民争利,修行絜矩之道,则亲贤乐利而各得其所,这就平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