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们习于学科建制内狭义的“文学”定
义,论文类必谈小说、新诗、戏剧、散文,论作家不外鲁
郭茅巴老曹,论现象则是各色现实主义外加革命启
蒙、寻根先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叙述
声音,下焉者甚至流露八股腔调。然而到了 21 世纪
的今天,如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仍然谨守 20 世纪初
以来的规范,忽视与时俱进的媒介、场域和体材的变
化,未免故步自封。回顾20世纪以前中国“文”“学”,
我们即可知意涵何其丰富——温故其实可以知新。
长久以来,我们习于学科建制内狭义的“文学”定
义,论文类必谈小说、新诗、戏剧、散文,论作家不外鲁
郭茅巴老曹,论现象则是各色现实主义外加革命启
蒙、寻根先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叙述
声音,下焉者甚至流露八股腔调。然而到了 21 世纪
的今天,如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仍然谨守 20 世纪初
以来的规范,忽视与时俱进的媒介、场域和体材的变
化,未免故步自封。回顾20世纪以前中国“文”“学”,
我们即可知意涵何其丰富——温故其实可以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