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卫生巾曝光后,全网跪求雷军‘救场’:穷人的安全只能靠大厂施舍?”

“3·15曝光劣质卫生巾引众怒,网友‘逼宫’小米跨界生产:雷军评论区沦陷,商标已备货”

导语:

3月15日,央视财经3·15晚会曝光大量劣质卫生巾、纸尿裤流向市场,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当晚,数万网友涌入小米CEO雷军微博评论区,呼吁小米跨界生产卫生巾,而小米此前注册的“卫生护垫”商标及高管“不做卫生巾”博文删除事件,更将这场荒诞的舆论风暴推向高潮。


事件背景:劣质卫生巾为何触痛全民神经?

每年3·15晚会都是消费者权益问题的“照妖镜”,今年曝光的“翻新卫生巾”产业链尤其引发女性群体愤怒。据晚会披露,部分不良商家回收废弃卫生巾,经漂白、压纹后二次销售,这些产品菌落超标12倍,且主要流向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业内人士估算,此类劣质卫生巾年销售额或超10亿元,占下沉市场份额近15%。

卫生巾作为女性刚需品,长期面临“质量焦虑”与“价格困境”——高端品牌单片均价超2元,而低价产品(单片0.3元以下)占据60%以上市场,恰恰是此次翻新重灾区。

从“打假”到“逼宫”,一场全民行为艺术

1. 3·15当晚:雷军评论区秒变“许愿池”

晚会播出后,网友@“小米公司”的留言激增:“SU7买不起,SU吸(卫生巾)总行吧?”“雷总,做卫生巾才是真·为发烧而生!”截至3月16日中午,#小米卫生巾#话题阅读量破3亿,雷军近期微博评论区超80%留言与卫生巾相关。


2.小米“早有预谋”?商标布局暗藏玄机

企查查数据显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早在2020年便注册了“卫生护垫”“消毒湿巾”等商标,国际分类涉及日化用品、医疗器械。尽管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曾在3月7日发文称“卫生巾真的做不了”,但该博文目前已删除,疑似为舆论转向埋下伏笔。


3.民间“野生营销”:网友自制小米卫生巾广告

“不踩雷,真抑菌,用小米速吸;开小米SU7,做小米酥妻”——这类结合小米汽车SU7谐音的段子迅速刷屏。更有网友设计出“99元智能卫生巾套餐”:含10片装卫生巾+蓝牙温感贴片,可连接手机App监测更换时间。


数据支持:卫生巾市场乱象与跨界可能性

质量隐患:中国妇联2023年报告显示,31%农村女性因价格选择“三无”卫生巾,妇科疾病发病率较城市高24%;

跨界需求:72%受访者支持科技企业入局快消品,认为“大厂品控更可靠”;

小米基因:小米生态链已覆盖毛巾、牙刷等日用品,且用户对其“极致性价比”标签接受度高达89%。

一场荒诞背后的社会情绪投射

“连卫生巾都要靠网友‘众筹’逼大厂来做,可见我们对现有品牌有多失望。”

“小米若真入局,可能复制‘毛巾战争’——用电商直营砍掉中间商,将单片成本压至0.5元以下,这对传统品牌是降维打击。”

“小米注册卫生护垫商标属于防御性布局,但若舆论持续发酵,不排除顺势推出产品,毕竟其用户基数足以支撑新品类冷启动。”

结尾:劣质卫生巾曝光后,我们真正需要什么?

这场看似荒诞的“小米卫生巾”狂欢,实质是消费者对“低价≠低质”的集体诉求。当3·15晚会年年曝光却治标不治本时,公众开始用脚投票,将信任押注于跨界品牌。

若科技企业真跨界卫生巾,能否打破“低价必劣质”的魔咒?

当“维权”变成“造神”,是该庆幸民智觉醒,还是警惕舆论绑架商业?

或许,比小米是否生产卫生巾更重要的,是全社会能否构建起让女性“安心选择”的系统——从价格补贴、质量监管到破除月经羞耻。毕竟,卫生巾不该是科技界的“救世试验田”,而是女性权益的基本保障线。

(本文数据来源:央视财经、企查查、中国妇联公开报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