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橡果课堂中级班作业,请勿挪作他用)
湖南牧文读写 子悦
开展寒暑假线上阅读营是近三年来的例行事项。记得2021年暑假的8月1日到8月15日,一共16天时间,我第一次以线上共读这种形式带领学生读书。暑假阅读营结束后有很多家长发来感谢的信息,说以前孩子阅读从来没有这么认真思考,在我们短短十来天的阅读营中,孩子把两本书翻了又翻,读了又读,拿起笔写写画画,还在线上课堂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对书中情节的感受,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和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于是,就有了2024年寒假的第五期线上阅读营。
一、班级学情
本次寒假线上阅读营从2024年1月22日开始到2月2日结束,共12天。六年级的孩子们 阅读了《泥土城》和《居里夫人传》这两本书。
一共有孩子参与本次共读,这12个学生中9个为老学员,饶钰霖、贺敬轩、王雅洁3人为新学员,通过了解这三个孩子均属于学习动力强的孩子,阅读习惯尚好,不需要督促。
老学员中,周歆恬、刘子涵、黄灏辰、萱学习动力略有不足。蒋仕航、储楚、眭露尹、胡佳雨、贺敬轩阅读和思考习惯均不错。
二、共读经过
我们的共读形式为线上课程,线下自主阅读,一共三次课程,第一次课为导读课,第二次课为阅读推进课,第三次为总结课。
(一)导读课
为了激发孩子们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我先从居里夫人的成就入手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个传奇人物。接着介绍玛丽的童年时光,尤其着重介绍她的父亲和母亲,家庭生活带给她的影响,而后把玛丽小时候的一些趣事和孩子们聊天般说道说道。然后按照“成长初期——求学阶段——婚后生活——荣誉之后”四个阶段简单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在课堂上留出20分钟自由阅读时间,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文本。而后布置第二天的作业单。
(二)推进课
本次课的推进课有两个目标:一是引导孩子们梳理居里夫人的生平经历。
因为是六年级的孩子了,所以先由孩子们在课前自己提前总结梳理。课堂上我提出问题,孩子们便自由举手发言。其中储楚同学对玛丽独自在外做家庭教师那段时光有特别的感慨,她说:“正因为有了这段农庄时光,玛丽才思考清楚了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是数学和物理,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玛丽对数学和物理的主动学习,后来她也不会在巴黎时那么如饥似渴地学习,因为她自己感兴趣,自己想去学习。”的确,玛丽童年时光家庭给她地教育让她有对一切感兴趣的学习动力,青年时代的自主钻研,努力求学。大学后和皮埃尔的结合更是如鱼得水,两个信仰科学的人一起为了科学研究而一起发光发热。
这个过程中,有两三位同学没有主动参与讨论,易佳颖、周歆恬和刘子涵,这一块我也特别重视,课后分别和家长沟通了,询问了家长,孩子有没有按进度来阅读,家长给的答复时,孩子能跟上进度。但是说读到居里夫人和皮埃尔一起研究那些元素时,孩子看不懂化学名称,有些兴致不高。我给家长单独建议,跳过去。都这一部分内容,你了解居里夫人无论是发现哪种元素都是极其不容易的,但她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放弃,而是越挫越勇,从不言弃,这种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是讨论居里夫人生平一些重要的选择。
居里夫人一生中有很多关键的抉择,旁边这和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发现镭获得诺贝尔奖,最终居里夫妇却选择放弃专利,让全人类共享科研成果。你对这种做法执什么态度?
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孩子们越发深刻地理解居里夫妇地选择对全人类的重要性。尤其在看到后来书上说,居里夫妇因为贫穷居然买不起一克镭来做研究,才知道他们放弃了多大的一笔财富,这样的选择他们无怨无悔。
(三)总结交流课
本书的交流课主要和孩子们讨论这两个问题:
玛丽曾在写给哥哥的信中说:“我们既然有做某种事情的天赋,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把这种事情做成。”请谈谈玛丽如何认识“天赋”和“必须做成”的关系。
孩子们在这个部分是最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的。于是,很多孩子讲到了,有某方面的学习兴趣或是天赋如果不加以好好利用,而是任由天赋慢慢流逝,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做法。当我们有某方面的兴趣或是天赋时一i的那个要懂得更加努力学习,才能让天赋发挥更大的价值。
你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一部分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讨论,每个孩子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但都是孩子在共读《居里夫人传》这本书之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得出的观点。在这其中有三类评价:①居里夫人有坚定不移的科学钻研精神。因为她的这种精神,在丈夫有时忍受不了环境的艰难困苦和一次次的失败后提出放弃时,居里夫人仍然愿意付出无尽的热情去面对科学研究。②无私。这一点前面谈论过,同时还因为她在晚年时不遗余力地提携学生。③爱国.“钋”地名称足以说明一切,还有居里夫人冒着炮火在前线奔忙地场景也令人印象深刻 。④善良……不一而足,孩子们地总结超过我预想的深刻,确实带给我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三、后记
这本书读完了,我在后续不停地反思,这本书带给孩子什么?也许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也许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也许他们知道了这样一位曾经轰动科学界的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也许学生们在日后的某一天会会想起曾经在书中遇见过这样一位爱国、坚毅、执着而独立的伟大女性。也许,留下的不多,只是知道了这样一个人物,只是略微了解了她的成就,但是《居里夫人传》就成了学生们生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和他们的生命不可分割了。一本书的共读能有多大的作用不是老师能完全衡定的,但是我们愿意去把这样一本本优秀的、经典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去成为孩子们身后那颗高悬在天空的不知名的星。
四、实施过程中的疑问
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孩子对于居里夫人形象的自居不是特别能够自主介入。需要课堂上老师的不断引导,其实选择这一本书我是有意树立一个女性的形象。因为在这一次寒假阅读营中我选择的第一本书是《泥土城》,那么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儿肖齐亚,写她成长的过程。那么这一本书呢,同样是一个女性的形象,其实做一个系列的课程,我是有一定教学目标的安排的。但是在共读的过程当中,孩子对居里夫人可能大多是一种崇拜和一种崇敬,比较少有孩子,这里面有一个孩子就是储楚这个同学,那么她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她就联想到就说我在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那是不是也像普通人一样遇到困难会去放弃,但是居里夫人遇到那么多困难,在大学的时期,在那样的条件下,阁楼上面冰冷的炉灶旁,她坚持学习。而且在发明镭,提炼镭的过程当中,一个女性那么柔弱,却能够挥动千斤沥青,这确实值得人敬佩,那如何拉近这个伟大的形象与自己的这个关系拉近,我觉得我引导的还不是很够。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在自己把握一本书阅读的时候,如果我选择了其他的书,没有老师没有像这次课程当中严老师的这种对整本书的分析和引导,我觉得我是不太能够,比较全面的,比较有有方向的,或者说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去把握一本书,可能我需要前期,大量的去借助网上的一些资料,好去搜搜查搜寻一些资料,我才敢开始做课程。那如何快速的去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呢啊?因为作为一个成熟的老师来说,,一定要具备这个解读一本书的能力。但是我发现自己虽然做了这么多期线上阅读,平常的我们春秋季的线下课程,也是带有这本这种整本书共读的形式,但是我总是觉得这方面的能力还不是特别够好,比如说拿到一本书以后,我不能够立马找准一个方向,我用这个方向,用这个点去嗯,提起整本书的啊,一个课程去引导整本书的课程,我觉得这一方面的能力我还是非常的不够那,比如说能不能在咱们的中级班的老师里面去把这样的一个机机会,就需要这样机会的老师组成一个团队,一个群体,我们可以一起共同来,探讨整本书阅读的课,以后就给到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可以一同成长。
五、学生作业
闪亮的星
一位伟大的女性和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比攀登科学高峰更为动人的是她的坚强不屈的意志,干净朴拙的文字背后是一颗真诚高尚的心灵。
——题记
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并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首次将放射性元素用于治疗癌症。居里夫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和丈夫整天都待在实验室里,那里环境条件极其恶劣,还冒着受到有毒的气体危害的风险,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的研究着,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放,坚持研究了八年,终于发现了新元素镭。她在和哥哥的通信中说过,我们既然有做某种事情的天赋,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把这种事情做成。她这种为了科学研究而不顾一切的专注与执著,是多么让人敬佩!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总是想着要是有人能帮我那该多好呀,或者干脆求助万能手机,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我想,这跟居里夫人相比,是多么的相形见绌呀。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在学习上要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尝试,不害怕失败,不害怕挫折,跌倒了再站起来,用于拼搏的人总会收获用汗水浇灌的果实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居里夫人带领着医疗团队奔赴各个战区,利用与丈夫共同发明的光设备,勇敢积极地投入到抢救伤病员的行列中去,只要有病人需要,就马上赶过去,她高尚的精神品质可歌可泣、可敬可佩。上阅读课时,我从视频中看到了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居里夫人和助手开着一辆改装的汽车,运送医疗仪器去往前线,那一颗又一颗在他们车旁爆炸的炮弹,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让居里夫人坚定了信心,要以更快的的速度去往前线抢救伤员。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这是怎样一种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这是一场以生命相托的奔赴。居里夫人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但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方式去为民族大义付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精神呀!
居里夫人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令我仰慕不已,为国家民族安危付出的努力更是让人崇敬。她就像人类历史星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无数人的内心,指引着人们向前去。
----眭露尹
闪亮的星
我们只要以追求理想为自己的生活目地,以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就一定能够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世称“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波兰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是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在一生中,都在研究放射性物质,并发现了二种新元素,爱国的她,还用祖国的名字命名了“钋”。
居里夫人的坚定、刚毅、自律、不轻言放弃使我崇敬不已。她在自传中也曾写到:“无疑,人类是需要注重自己实际利益的,他们拼命工作,谋求自身利益,与人类的普遍利义是并不悖的。但是,人类中毕竟也不缺少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无心去顾及自身的物质利义。”我相信,居里夫人就是其中的第二种人。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在失去挚爱皮埃尔以后,强忍悲痛,重新振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去,又以顽强地毅力在科学研究中有了新的发现。居里夫人为科学真理而奉献一切的精神令人敬仰。我们国家也有许多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1964年,在遥远的罗布泊,在众多科学家经年累月的努力下,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那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多少隐姓埋名,甘于奉献的科学家们的心血和青春呀!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居里夫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明明有人也有天赋,为什么也不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呢?——因为她身上所具有的不仅有天赋,还有着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正因为有这些品质,她才逐渐走向了高处。她还在大学时,就极度刻苦努力地学习,还记得书中写到玛丽在那个四面漏风的阁楼上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正是因为她在学生时代的努力学习,才为她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居里夫人去世了,但是她的光辉业绩、她的精神风范、她的高尚情操将与春天同在,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胡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