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此行,除了古城的街巷民居足够吸引我之外,难忘的还有它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和有趣的经历。
桥
因舞阳河呈S行穿城而过,所以镇远和许多古镇一样,两岸交通自然也就少不了桥来支撑链接。但与江南古镇河网密布水多桥多不同的是,镇远的桥没有那么多,我之所见,古城部分,只有三座(也许下游还有我没涉足的);也没有那么小巧,我之所见的三座桥,都只能称之为大桥。所以,诗句“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依我看来,大多是描述江南的。于镇远,这样的描述,太柔,太弱,也太小气了。
祝圣桥,可以说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顺城街与铁溪街交界。据史料载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后几经塌坏修缮,清雍正元年(1723年)最后一次修复。其中一次修复竣工时,正值康熙皇帝圣诞。为向圣上祝寿,于是舞溪桥便被更名为祝圣桥,沿用至今。
祝圣桥为石拱桥,七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连,凌驾于舞阳河这条碧水之上,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桥面青石铺就,平坦宽阔,两面没有雕刻精美的桥栏桥柱来修饰,仅由青石向上垒起不足半米做遮挡,外观相当简朴。石桥、碧水、绿树,颜色搭配素朴雅致,十分和谐。
如果仅就这样,祝圣桥除了历史悠久之外,倒也没什么出奇制胜之处。它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桥面上有一座造型奇特精美的亭子。确切点说,不应该叫亭,亭子大多是一层的,它有三层,应该叫阁,“魁星阁”,也叫楼,“状元楼”。位于祝圣桥上第3孔与第4孔之间,专业简洁的术语描述为“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楼阁”。如果说欧阳修描写的醉翁亭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你可以想见醉翁亭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那么,“有三层楼阁翼然临于桥上”的魁星阁,便恰如许多只展翅欲飞的燕子,外观之精巧灵秀,自是其他楼阁所不能媲美的了。
该楼阁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时任镇远知府汪炳敖在楼阁上题有三副楹联,其一幅是:“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搓撑头出;劈天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横批是:“河山柱石”。楼阁坐东面北楹联是:“人上翠微梯,蓬岛春聆天尺五;客来书画舫,桃花流水月初三”。横批是:“云汉天章”。既描绘出祝圣桥周围的美景,又有义薄云天的豪气。
夜晚,坐在客栈阳台的吊椅上,抬头可见灯光渲染下的祝圣桥、魁星阁、河岸边林立的客栈和酒吧,灯火阑珊,光影摇曳,美轮美奂,令人陶醉,疑心是在梦里。
新大桥位于祝圣桥下游,是一座八拱石桥。始建于1948年,原为当时任镇独师司令周中礼为了讨好蒋介石过六十岁生日而建,并命名为“介寿桥”。但因当时政府腐败,工程进度缓慢,到1949年11月,大桥仍有7至8孔未能完工。1950年,新中国的镇远县人民政府,同解放军工兵部队一起努力奋斗,不花百姓一分钱,仅两个月就把新大桥修通,并重新命名为“新大桥”,以祝贺新中国的诞生。
新大桥北岸桥堍旁的平台上,也有一座八角攒尖三重檐的楼阁,外观也相当精美,远远的与魁星楼遥相呼应,成为舞阳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名片。
只是镇远虽然是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其本身却很低调。包括祝圣桥、魁星楼在内,还有这座楼阁上,建筑上竟然都没有镌刻名字,旁边也没有宣传介绍的资料。好在祝圣桥网上还有资料可查,而对于这座楼阁的名字,我竟未有可知,甚是遗憾。
夜晚,新大桥是观赏古城夜景的最佳地点。天光云影,水波灯影,共同交汇在碧波之上,婀娜多姿,摇曳生花,随河水缓缓流向远方,引人无限遐想。
青龙大桥位于祝圣桥的上游,铁溪街末端,是现在古城与乡郊的分界点。看样子是一座近年来才建成的公路桥。
远远望去,桥身由几个弧形的大拱相连,极为巧妙的是,每个大拱的两肩上还有三个大小不一的窑洞状小拱,形式非常美观。可以说,每个大拱单独成桥的话,形式和外观都像改良版的赵州桥。不得不说,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今天的人们又把造桥的智慧不断向前推进。还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
清晨,穿过祝圣桥,沿着河边民居旁潮湿发亮的青石板街慢慢向上走,就来到了青龙大桥。桥面是沥青路,很宽阔,可容几辆汽车同时通过。桥面两侧的栏杆也很简朴,没有什么雕刻的花纹图案来修饰。栏杆下比路面高起的部分为人行道。车人分离,更加安全。
站在青龙大桥向上眺望,舞阳河如青龙一般远远而来,不见龙头之发端;回转身,又见舞阳河水如青龙一般远远而去,不见龙尾之所踪。只见黛色青山、碧绿河水、古朴的桥梁,笼在纱一般的水雾里,勾勒成一帧帧水墨画,诗意雅致。
青龙洞
青龙洞位于祝圣桥桥南的中和山上。
在了解它的历史文化之前,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建筑外观。站在祝圣桥头远望,一座座楼阁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紧密有秩,鳞次栉比,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若隐若现。楼阁飞檐翘翼,与祝圣桥上的魁星楼风格一致,形成一个和谐完整的景观群。
买票后进入,你更会为它精巧奇妙的建筑艺术和技术所震撼。这些楼阁建筑非常紧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虽然挨挨挤挤,但却因依山势起伏,杂而不乱,错落有致。
有的洞内辟为厅堂,洞外敞开的部分建成楼阁;有的楼阁悬在半空上,仅由木板探出崖外,像苗家的吊脚楼,但下面竟没有任何支撑,堪比山西的悬空寺。顺着窄窄的青石台阶攀爬而上,你发现木板支撑的平台内部,原来还有一个大大的洞穴。
真是壁上吊楼,楼中藏洞,别有洞天哟,你不禁会为古人因地制宜的建筑智慧而拍案叫绝。
跟着景区内的讲解员游走,你会进一步了解,这是一处集佛、道、儒建筑文化于一体的古建筑群,里面有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书院、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古建筑群、35个单体建筑组成,背依青山,前临碧水,建筑、文化与周围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既有园林的韵味,又具有寺院风格。
石屏山
石屏山位于祝圣桥桥北,与青龙洞隔河相对,是镇远古城的制高点。山看上去不高,但直上直下,非常陡峭,从其名称“石屏山”就可想见,它就像一面巨大的屏风屹立于舞阳河畔。
我们住宿的客栈就在祝圣桥头,出门不过十步远就是石屏山景区的入口。早上每人吃过一碗当地的豆花粉,八点左右便买票进入。
早上空气清新,山间树木茂盛,植被丰富,但湿气也很大,青石台阶很湿滑,攀爬要格外当心。上山步道都是窄窄的青石台阶,盘旋曲折而上,很是陡峭,有的地方简直就是直上直下。
游客不多,三三两两,一开始我们还气力十足的冲在前面,但慢慢的已拔不动脚步,气喘吁吁,感觉一团团热气把人围住,前胸后背也渗出汗来。于是就时歇时爬,歇时喝水观山赏景,发现每攀升一段,视野就逐渐开阔起来,透过斑驳的树枝,可窥见的镇远古城全貌也就逐渐清晰起来。爬时就专心致志赶路,屏气凝神,争取歇息后攒下的这股劲儿能上的更多一点,离山顶更近一点。
尽管这样,不得不说,我还是个熊包,慢慢的还是被那父女俩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有好几次想要放弃,但不甘心被他俩嘲笑,最主要的是不甘心半途而废,不能够在山顶领略镇远古城的全貌,那才是最令人沮丧的。于是,咬牙坚持,拉着旁边的栏杆,不断的向上,向上……在我的红裙子上上下下被汗水洗透,连拍张照片都羞于入镜后,终于,我爬到了山顶。也深刻的体会到:毅力、意志、信念,嘴巴上说起来简单,落实在行动上真的太难了。胜利其实就是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坚持下去。
山顶上有座凉亭,山风习习,坐在里面纳凉观景,很是爽气。
远眺,整个古城的全貌尽收眼底。绵延青翠的群山、玉带般的舞阳河、河两岸火柴盒一样密密麻麻鳞次栉比的房屋、学校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还有大桥上急驰而过的火车……镇远,这个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小城,实在美得如一幅画。
从凉亭出来向上走,还有一座石砌的瞭望台,站在上面,视野更加的开阔,环视四周,青山秀水,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叹我们生在这个好时代,让我们在工作学习之余能够饱览祖国壮丽山河,体察各地风土人情。在此,诚挚的祝愿我们的祖国母亲永远繁荣昌盛。
铁溪风景区
铁溪风景区距镇远古城20公里左右,是舞阳河十大景区之一,有云贵高原小九寨之美誉。既来此,怎可错过?但一上午我们爬石屏山、游青龙洞,一路逛逛歇歇,等打算去铁溪的时候,已经下午两点多了。为节省时间,我们果断决定打车前往。
售票处外,游人不多,三三两两都是游完出来等着返城的人,我们思忖着是不是来得有点晚了。
进入景区,就看见一溪碧水从山间倾泻而出。于是,循着溪边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我们便追着这条溪流一路往山里行进。
路遇摆摊卖小吃的阿婆,我们买了三条泡在山泉水里的黄瓜,凉凉脆脆甜甜,感觉很好。稍作休息,阿婆告诉我们距离龙潭大约还有四公里,这几天下雨,水没有平时清,也没有平时绿,龙潭自然也就没什么好看的。如果我们要去,得走快点,否则天黑之前再赶回来有些太晚了。
四公里,相当于我和先生平日在院子里散步四圈,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也算不得多么遥远。再说,当地人成日里看惯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自然不觉得什么,但在我们眼里可是绝美的好风景。我们还是决定前往。
继续前行,只见两岸高山峡谷,草木蓊蓊郁郁,交手相接,给一溪碧水搭了个天然的凉棚。溪水斗折蛇行,有时远远望去,竟给人一种从草上树上淌出来的错觉。遇到巨石挡路,便迸溅成无数散珠碎玉,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继续向前。“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此情此景,就是从诗文中走下来的天然画卷。
一些调皮的小溪流,从我们身旁绿树掩映的山坡上,一级一级的跌落下来,形成一道亮闪闪的小瀑布来阻挡我们的去路,然后又欢快的汇入大河里。
也有一些大的水流,从高高的石壁上倾斜着跌落进溪水里,形成一道天然的水帘,颇为好看。更为奇妙的是,飘落在空气中的水雾攒在一起,竟然在水面上空架起了一座白亮亮的雾桥。小丫头在一旁兴奋的说这种现象好像叫“丁达尔效应”。我孤陋寡闻,对什么效应一无所知,只知道好看罢了。更有不可思议的是,在阳光的映照下,雾桥的上面竟然又出现了一道彩虹。悬空的“双桥”,是大自然中难得一见奇观,没想到竟然让我们遇到了。这也许就叫不期而遇的美好吧,总之,带给人的是满满的好心情。
继续向前,看见里躲在石洞里喝水纳凉的小羊、淌过路面的溪流、各种各样的小桥,还有一直如影随形的身边的这条碧绿的溪水。
当看到路旁的标识牌显示:距离龙潭还有二公里,我们都有些不太相信,难道刚刚过去的一个多小时我们才走了两公里?小丫头说这上面标注的一定是直线距离,先生说也许我们边走边玩速度太慢了。我说那接下来我们就快点走。看不到龙潭,我还是不甘心。
于是,继续向前。说来奇怪,刚进景区时一直围着我们飞来飞去赶都赶不走的那只黑蝴蝶又出现了。天阴阴的,有些黑,要下雨的样子。脚下的石板路,布满了青苔,像从来没有人走过,蜿蜒在浓密的芦苇草里,一眼望不到头。前面没有一个人,我时不时停下来望望身后赶来的父女俩,他们也停下来,回望身后,竟然也没有一个人。蝉鸣,还有不知什么鸟儿的嗞嗞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有点瘆人。
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境着实让我们感到有些恐惧和惊慌。一看时间,已经五点半多了。为安全起见,一番纠结后我们还是决定返程往回走。
返程走的很匆忙,路遇了暑假来此支教的杭州老师和一个本地的年轻姑娘。她们问我们到龙潭还有多远,然后看看天,又看看我们,也决定返程。
说来也怪,快到出口时,刚才阴沉乌黑的天突然豁然开朗,金灿灿的阳光,瓦蓝瓦蓝的天空,而此时已经快晚上七点了。路边摆摊的阿婆收摊了,羊儿们不用人操心,吃饱了肚子也悠闲的荡出来。我们在溪边照个影,洗个脸,也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虽然没有看到龙潭,但一路上的美景也足够令人陶醉。
生活就是这样,有舍有得,有遗憾,也有惊喜。只要努力,剩下的,就交给运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