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
脾胃虚弱,风寒袭表,兼有湿热
芪、参、术、草以补脾胃
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升阳除湿
陈皮、半夏和胃
茯苓、泽泻利湿
白芍、黄连以泻阴火。
来源】《脾胃论》卷上,《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组成】黄芪二两,半夏汤洗,此一味脉涩者宜用人参去芦甘草炙,以上各一两防风以其秋旺,故以辛温泻之白芍药羌活独活以上各五钱橘皮连穰四钱不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泽泻不淋勿用柴胡白术以上各三钱黄连二钱
【用法】上哎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粗,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之,禁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
【功效】补脾胃,升阳气,祛湿热。
【主治】倦怠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不知味,不嗜食,食不消,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
【方义】本证因脾胃虚弱,风寒侵袭肺表,兼有湿热,故用芪、参、术草以补脾胃,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以升阳除湿,陈皮、半夏和胃,茯苓、泽泻利湿,白芍、黄连以泻阴火。
【验案精选】
1.消化系统疾病
(1)胃下垂陈某,女,36岁,2000年10月7日初诊。自述胃脘部胀痛5年余,曾服用中西药治疗,症状反复发作,近半年持续腹胀腹痛,胃脘部按之作痛,食后加重,吐酸,平卧休息后好转,泛胃,神疲乏力。察其形瘦气弱,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胃X线钡餐造影检查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低于髂嵴连线4cm,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
黄芪50g,党参15g,茯苓15g,炒白芍15g,柴胡10g,厚朴10g,羌活5g,防风5g,陈皮5g,炙甘草5g,黄连5g,砂仁3g,瓦楞子(研粉吞)2g,每日1剂,腹部按摩隔日1次,期间配合腹肌锻炼,共用3个疗程,诸症消失,1年后复在胃小弯狐线最低点恢复至骼峤道
线水平以上。
刘某,男,38岁,工人,1987年5月12日初诊。腹泻,加重10天。患者胃脘胀满,嗳气胁痛,泄泻反复发作,四处求医,疗效甚微。
刻下:脘腹胀满,嗳气少食,腹痛肠鸣,大便日2~3次,质稀而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
此乃久泄伤及脾胃,兼之平素性急暴躁,肝盛旺。
为脾土虚弱,肝木乘之而痛泻时作,治宜补土泄木,渗湿健脾。
宜用升阳益胃汤,方药:陈皮10g,白芍15g,防风10g,白术12g,人参(另煎)10g,茯苓15g,炙甘草10g,黄芪15g,半夏12g,羌活6g,独活6g,柴胡10g,泽泻12g,黄连2g,山药15g,生姜3片,大枣4枚。
二诊:上方服6剂后,病情大有好转,便次减少,腹痛肠鸣减轻,饮食增加。上方调服月余,诸症消失,病告痊愈。
内伤发热李某,男,15岁,2008年9月16日初诊。发热近2月。患者1个半月前因发热39.5℃,咽痛,头痛,在本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而经输液治疗1周左右,热退后出院。出院后每遇风即感到轻度恶寒,自汗,体温37℃。化验血象、X线检查未见异常。经口服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特来我科就诊。
刻诊:轻度恶寒发热,无咽痛流涕,自汗,神疲乏力,饭后胃脘有饱胀感,食欲不佳,睡眠尚可,大便偏稀,小便调,舌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脾胃气虚,卫外不固。治宜补气健脾,调和营卫。
药用:黄芪、茯苓各30g,党参20g,白术、白芍、焦三仙各15g,柴胡12g,陈皮、半夏、泽泻、羌活、独活、防风各10g,生姜3片,大枣3个。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复诊时明显好转,守方7剂,药后诸症消失。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贾敏.冯五金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举隅。山西中医,2009,25(3):8-9]
哮喘(过敏性支气管哮喘)齐某,女,23岁,农民,1997年3月8日初诊。
主诉发热、哮喘、憋闷7天,加重2天,4年前因外感发热,喉中哮鸣,气喘咳嗽,经当地县医院治疗,当时诊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经解痉、抗过敏、抗炎治疗,症状消失而出院。自此以后,每遇风寒则复发。
7天前因外感风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气喘发憋,喉中有哮鸣声,咳声低弱,咳痰清稀且少,神疲倦怠,体虚汗出,食欲不振,纳谷乏味,大便稀溏,经中西药治疗,病情仍未控制。
故特请姜老诊治,刻下:咳嗽,咳痰清稀,面色萎黄,四末不温,畏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证属肺脾气虚,卫气不固。治宜益肺固卫,健脾化痰,止咳平喘。
方选升阳益胃汤: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0g,炙甘草6g,黄芪12g,防风10g,白术12g党参10g,柴胡10g,羌活6g,独活6g,泽泻10g,白芍12g,炙麻黄6g,紫菀12g,款冬花10g,生姜3片,大枣4枚。
二诊:服上方3剂后,发热已退。
糖尿病胃轻瘫李某,女,68岁,1999年3月21日就诊。患2型糖尿病,糖尿病11年,近半年来每于进食后觉胃脘饱胀不适,持续时间2~3小时,食量较平时减少一半,嗳气频发,疲乏无力。
症见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依据其临床症状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定为重度。患者空腹血糖12.6mmo/L。经胃镜、胃肠钡餐造影及B超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脾器质性病变。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中阳不运,湿浊中阻。患者曾服用西沙比利,疗效欠佳,并出现肠鸣腹泻,不能耐受。
改用升阳益胃汤(处方:生黄芪30g,党参、茯苓各15g,白术、陈皮、半夏、泽泻各10g白芍18g,黄连6g,柴胡、独活、防风各8g,生姜3片,甘草3g)治疗2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无胃脘饱胀,饮食、二便正常,血糖为6.5mmol/L。
顽固呃逆程某,男,34岁,2000年10月5日入院,患者呃逆连声,日无休止达年余,辗转求治于多家省市级医院,均诊断为膈肌痉挛,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无效,反增口干咽燥一症,饥不欲食,渴不欲饮。
我院门诊以“顽固性呃逆”收入住院治疗。人院后以和胃降逆法为治,住院2周无效询问得知患者有多次经风就湿,胸闷气短,咳嗽痰稠等宿疾,又有嗜酒之好察其舌体肥胖,齿印明显,苔黄腻少津,脉来沉涩不畅。遂悟本案证属湿困脾胃,郁而化热,升降失常。
以升阳益胃汤。处方:黄芪30g、人参10g、半夏10g、炙甘草10g、羌活12g、独活12g、防风10g、白芍15g、陈皮10g、白术10g、茯苓12g、泽泻12g、柴胡10g、黄连5g、生姜3片、大枣3枚。未料汤药入胃呃逆立止,诚属覆杯即安。呃逆止后,改用异功散以善后,观察1周痊愈出院。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47岁,1996年9月12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1年,加重半个月。
1年前因饮食生冷致腹痛、腹泻,经治缓解,但腹泻仍反复发作。
本次因喝冷饮而症状加重,腹泻每日3~5次,腹胀肠鸣,时有完谷不化,夹有泡沫黏液,偶带脓血,身重神倦,食减纳呆。活淡体胖、苔薄白,脉细弱。
结肠内镜检查示结肠黏膜呈多个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肠黏膜粗糙,可见脓性分泌物覆盖。
证属脾胃虚弱,湿盛作泄。
治以健脾升阳、助阳化湿。
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人参、白芍、甘草各10g黄芪30g,焦白术、茯苓各20g,半夏、陈皮、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
3剂后泄泻次数即为每日1~2次,腹胀肠鸣减轻,饮食知味,仍以上方加减服用3周,诸症悉除,结肠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