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九岁时,我从乡下小学转到一个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三年级的下期。小镇上的生活跟农村还是有很多不同,比如到学校只需要走过一条长长的街道,几分钟就到了。虽然镇上周围是农民的土地,但更多的时光是在小镇的街道渡过,可以看到沿街的小洋楼、水泥街道、路灯、政府医院粮库等很多公共设施或机关,更有很多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赶集时热热闹闹的场面、形形色色的人群,以及散场后街道上的凌乱。小镇一般都修建在交通要道旁边,所以还有许许多多来来往往的车辆和开往县城省城的班车。
逃学——
刚转学的那一期,由于乡下学校的教学进度比镇上差了一大截,加上转学初期的不适应,我的成绩下滑特别厉害。也不太记得当时自己是什么状态,估计很懵懂,就和几位成绩也不太好的同学一起“逃学”去玩。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讲,应该不是要刻意违反纪律或者厌学,而是对规则纪律的无知。那一次,我们跑到学校旁边的山坡上玩,那些同学玩“炸金花”,我在旁边看着玩,觉得很新奇。当然,后果很严重,回来就挨了人生第三次严厉的打,后来也就不去看了。
【反思】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逃学和犯错,在孩子的眼中其实并不会太严重,大概就是无知与好奇,或者是在同伴交往中得到一些认可,找到一些简单的快乐,但在成人可能会把这些看得严重很多。所以,小孩子的那些犯错或者试错,可能并不是那么可怕,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成人如果可以蹲下来好好的理解,对于孩子成长的帮忙可能会更多。
音乐萌芽——
那时候,我父亲在小镇的供销社当营业员,我们家三口就在一个比较大的房子里,邻居都是爸爸的同事。我们的对门是一对年轻的夫妇,那位叔叔留着比较长的头发,爱穿喇叭牛仔裤,很是时尚。他们放的八十年代的流行音乐、来自台湾和欧美的流行音乐,让我觉得很是新鲜,很好听。他们夫妻俩常常在家里放着双卡座录音机跳交谊舞,还会教我跳(好像当时镇上还没有舞厅),我觉得很好玩,也很新奇。可能也是从他们那里开始对流行音乐有了喜欢的萌芽。
【反思】一些流行文化不可避免地会让小孩子有时接触到。那时候,有一些时髦年轻人的前卫服装、玩法,是被很多成人所不耻的、反对的。以少年的感受,可能就只是一些不一样的新鲜刺激了,自然地滤掉了文化道德层面的影响因子。好在我的父母开明,没有什么评判,也没有阻止,而是允许我接触许多。后来进入省城,有跟多机会接触,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同伴交往——
印象深刻的是,我玩得很好的玩伴是我的同班同学,姓赵。他还有一个大概小两岁的弟弟,我们仨常常约着一起去玩耍。因为他们家好像会管得严一点,所以常常是我可以到他们家去玩耍,还在他们家吃饭。有几次,他们的父亲拿着竹条抽打犯错的他们,他们哭着跪着也不敢起来。虽然他们父母对我很友善,但我跟着也有一些害怕。我们常常在一起做作业,也会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还有一种叫“六子打”的游戏,还会一起看连环画。有一次玩晚了,我一个人从他们家往家里走,途中要经过一段路灯坏掉了的漆黑的路,路沿着山壁,很窄,而且还有几段上上下下的石台阶。我壮着胆子摸索着往家里走,生怕碰上蛇或者其他东西,走完以后心中还砰砰乱跳。
【反思】少年期的同伴交往实在是奇妙,没有更多的想法,就是单纯的欢乐。很庆幸的是,我发现自己颇为自由,可以随意去串门,父母也不会太干预。而且,就那次很晚回家,父母也没有特别地说些什么,他们知道我是在同学家玩,也不会特别强调要几时回家。这样的自由度,让我没有太多同伴交往的压力。
打独脚战和打乒乓球——
在那个年纪,我们爱玩的游戏有独角战、扇烟盒、摔纸炮、打弹珠等等。特别是打独角战,那是我很喜欢的比较有成就感的一种游戏。通常,我们会分为好几个队,同学关系比较好的常常分在一个队。我的个子比较小,但是非常灵活,速度快,耐力也比较好,大家都喜欢和我组队。在一种“过河抓宝”的游戏对抗中,我常常和一些大个子同学配合,他们负责去冲开那些抵挡在“河”边的对手,我们几个小个子就负责过去把他们的“宝”给偷过来。我们常常会赢,这个时候是我们开心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同学特别喜欢打乒乓球,下课后就会去抢乒乓球台。我常常抢不到,但是因为打得好,抢到球台的小伙伴就会邀请我和他们一组,比赛的时候我们也是常常会赢。我好像还拿过小学学校乒乓球比赛的冠军呢。
【反思】运动中带来的巅峰体验、赢的感觉,以及小伙伴对我的欢迎、信任,大概是增强我很多的信心,可能也影响到我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后来学习的状态也慢慢就好起来了。
涵洞探险——
还特别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去冒险。家住镇上几个男孩子,常常在秋冬季节枯水季节的假期,约着到小镇背后山上的人民渠涵洞里去探险。每一次赶集,大家都盼着结束后去捡那些修鞋师傅所剩下的橡胶边角余料——那是我们探险时用的小火把。我们五六个或七八个孩子一起爬到半山腰,跳进人民渠里,手里拿着竹竿,排着队一起往前走。当离洞口很远看不见路时,就赶紧点亮小火把,趁着微微的光亮继续向前。大家心里都很忐忑,生怕里面有什么蛇呀老鼠呀的动物,也怕出现鬼怪,就会彼此说说笑笑,或者唱着歌来壮胆。当一个火把快燃完时,要尽快续上另一个新的火把。有时候没来得及不上,大家就特别的安静和紧张,在一团漆黑里摸摸索索地从口袋里拿出火柴,把火把继续点着。快到洞口时,是最为刺激和兴奋的时刻。看见前方有一点点微弱的光亮时,大家便会主动熄掉火把,一起尖叫着往前冲,比赛谁可以先跑到终点。跑到后面的会特别害怕,还有两次吓哭了一两个小伙伴,出了洞以后,又会笑着把眼泪抹掉,开始兴奋起来。探险完成后,大家就会点上一堆火,把事先准备好的香肠腊肉烤着来吃。有的孩子出来是没有给父母讲的,香肠腊肉也是偷偷带出来的。不管怎样,大家都很开心。
【反思】冒险,大概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少年时期没有一场冒险,可能是非常遗憾的。冒险可能也会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可以磨练在特殊环境下的坚持性。在我成年之后,其实也常常有冒险的行为和想法,常常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一些创意的鬼点子,也确实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的益处。或许这些创意的源泉,便来自童年这些经历吧!就像我们的成长共同体,何尝也不是一场冒险呢。现在的孩子可能少了一些这样的机会,我们这些当父母或者当老师的,或许可以多给孩子们一些尝试冒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