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诧异,上学留级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不算太光彩的事有何可写之处。不可否认,这确是件不太光彩的事,且曾给童年的我带来不少的困惑和烦恼,但这不正是童年最美好的地方么!
每个人生来独一无二,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正是这些不同才构成了我们特有的人生,也许它不够绚烂多姿,但是它足够真实,值得我们停下脚步细细回味,缅怀过去,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儿时的记忆是最纯真的,它有缺憾,有感动,有我回不去的童年。
身边许多朋友知道我小时候上学留级留了很多次,但是到底留了几次估计很少有人能数的上来,包括我媳妇在内,虽然经常拿这件事来嘲笑我,但她也只是知道我有一个曾经辉煌的留级史,具体数她也是不清楚的。现在仔细算了算小学1年级、小学3年级、初一、加上高三复读,小学到高中三阶段一个不落,共留级了4年。你有经历过跟不是一个年级的兄弟姐妹3人都同过班么?我就有!
与留级相对应的是我小学期间换了3个学校,初中读了2所学校,如果乡里有第三所初中我可能也不会落空。 比起小学的事,初中以后的记忆相对更清晰些,初一第一年是在离家较近的中学上的,那一年我老爸被安排到县城师范学校进修,只有周末才回来,加上老妈对我疏于管教,成绩理所当然的一落千丈,等我爸发现时为时已晚,无奈只能重走留级路,当时因为年纪尚小,加上自认理亏,倒也心安理得。
再后来升入高中,懵懵懂懂到了高三才意识到马上要高考了,方才发奋图强,奈何欠的作业太多,有些账已补不回来了,第一年高考成绩很不理想。起初自己挺抵触复读这件事的,估计跟我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拿自己的一年青春去赌一个未知,到底值不值得,万一又失败了呢?当时真有就此放弃的打算。
生活的美妙就在于你永远不能预知未来,想看看山另一面的风景你只有翻过去才能看得到。当然,最终还是以我的妥协而收尾,再一次重走复读老路。
古往今来,悲剧总是在重复的上演,只不过同样的悲剧在我身上发生了两次。
经过一年拼搏,补齐短板,理想的大学尽在咫尺,但是意外又不期而遇。
翌年高考分数出来,比上一年还少考了一分,原先考比较差的语数外都有了明显进步,唯有文综发挥失常,在最重要的一场考试考了有史以来最低的分数,真叫人欲哭无泪。现实总是残酷如常,这次失利深深的打击和不甘在内心堆砌了许久不能释怀。高考对于复读的人来说是历经生死也不为过,大家赌上的都是最美好的年华。
高考只不过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经历,高中也好,落榜也罢,它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终点,人生还有很多可能。
虽一直没有跟父母问清小学留级的缘由,但我知道有一个人在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者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个人就是我的爸爸。
我爸爸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上小学时我们乡里老师调动是比较频繁,爸爸的工作单位一直在换,为了及时督促我的学习,我也经常跟着父亲换学校。那时还没有手机,也没有QQ,很多人断了来往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了,为此有段时间我还偷偷生过老爸的气。直到后来上县城读高中,在往返的中巴车上我几乎能认识大部分的人时,才意识到自己那么多年老油条不是白当的。
小学期间我自恃成绩较为优秀,对老爸也没有太多的距离感,空闲时间完全是自己支配,一放学就三五成群的野地里到处跑,一团泥巴能玩一个下午不带厌倦的,虽然没有什么玩具,但是我们很满足,比现在的小朋友不知道辛福多少。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鉴于学生比较怕老师的优良传统,而我也终未能幸免,尤其是初中以后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加上我性格其实很内向,总是不太愿意与爸爸进行成绩方面的交流。现在回想起来,初中上学时在家待的时间真的很短,除了上学时间还经常借故去同学家玩,有时候过了饭点才灰溜溜的跑回家,想想真的觉得自己当时怎么那么傻。
后来大学毕业,外出工作,伴随阅历的不断增加,经历的人和事潜移默化中对我产生着影响。离家越远对家的思念愈发强烈,陪伴父母的时间越少心里的愧疚积压越多,尤其是当看到“我们还能陪父母多久”、“算一算你跟父母在一起还有多少时间”等煽情性文章标题时,这种愧疚就愈加强烈。
随着年纪的增加,父母对我们的依赖其实越来越强,而我们对父母的依恋也同样的越发强烈,未曾减少,只是它深深的藏在内心某个角落,我们无暇顾及。
再后来,有天突然想起这件儿时趣事,假装不经意的问起,“爸爸,小学的时候你让我留那么多级干嘛,害我天天被人说是老油条。”爸爸只是轻轻的回了句“你那是候上学太早,想给你打好点基础。”我只是应了句“哦”便轻轻的走开了,不想让他看到我当时若有所失的神情。
不曾想, 原来答案是如此简单。不是我小时候瞎想的脑袋太笨学习跟不上,个子矮被别人欺负等等,爸爸只是简单的希望我这颗小树苗把根扎牢,未来更好的成长。父爱深沉,需要一辈子慢慢感受。
这虽然只是我生命中一个很小的一个插曲,但确占据了我的整个少年阶段,有我的困惑,有我的异想天开。
我怀念过去的点滴和美好,因为这些弥足珍贵的过往构成了我的童年,它包含深深的亲情、友情,给予我源源不断的精神慰籍,也将激励着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