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无月的夜晚,格外想念有月的日子。偏偏这几日天气不是太好,雾霾有卷土重来的趋势。星辰暗淡,夜幕蒙了一层铅色的迷雾。
不知家乡今日是否有月?
无论如何,我的心是洒满月光的。
1
那月光照在小院的老梨树上,斑驳的树影映在父亲和母亲亲手铺好的水泥地上,俨然一幅黑白写意画。月影如水,流过平坦,流过低洼,流过那满院子的静谧时光。
黄色花纹的公猫正直壮年,脚尖轻点,轻快地跳上石砌的短墙,呜呜央央地低吼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许在某一处的院落里,它朝思暮想的心上人正在某处花丛里浅寐。
老枣树立在西墙根上,衰老的枝干还在努力伸展。龟裂的皮肤,黑乎乎的,有的已经开口,有的已经脱落。那粗糙的纹路里,不知藏了多少故事,见证了多少欢笑!
我在这小院子里住到初中毕业,十六年的时光都贮藏在了这小小的院子里。
小时候,母亲总是抱怨着对父亲说,小院太小了,太小了,啥时候才能住上宽敞的大房子?
是呀,小院的确不大,三间石头屋,一间偏房,一间猪圈,巴掌大的天井,想多种几颗花草果蔬的地方都没有,真是不体面!
抱怨归抱怨,母亲还是在院子的西边开辟出了两米见方的菜地,还是在院子的南墙打了水井,种了花草养了翠竹。
每到春天,阳光浴满了整个小院,西边的菜畦里便搭上了架子,种上了各种蔬菜……一夜之间,黄瓜悄悄地开出了小小的黄花,豆角默默地伸出了细细的长发,爱爬高的丝瓜有点疯狂,顺着架子直接上了屋顶……生长,对于植物来说是那样神秘而美好。
母亲总能熟练地把握种菜的时机,一茬黄了,一茬又重新绿起来,新鲜的蔬菜总不间断,供养了一家人整个夏天。
用井水浇灌的菜畦,结出的菜也如井水一般甘甜、爽口。凉拌黄瓜啦,嫩豆角炒鸡蛋啦,丝瓜蛋花汤啦……和在每一个余晖未尽的薄暮中被母亲端上餐桌。
最美的还是嚼一口夕阳的。我和弟弟争着把饭桌搬到小院里,西边灶台上滋滋啦啦唱着小曲,饭菜的香味也飞出了小院。小时候的耳朵是最灵敏的,每次父亲的摩托车刚进胡同,我和弟弟就一人一扇将大门打开了。
停了车,洗了手,夕阳正浓,煮饭花开得正盛。饭菜融在余晖里,格外鲜艳。
那一瞬间,是所有手机也美颜不了的自然和温暖。
父亲是严厉的,也是可爱的。开几个玩笑,说几个笑话,道几桩趣事,那真真是晚餐最好的佐料。
在城市里,吃惯了饭店的饕餮盛宴,尝遍了各地的美味佳肴,日子久了,竟怎么也记不起来吃过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似乎是千奇百怪,各有不同,可又似乎只有一种味道(饱腹后的油腻感淹没整个口腔)。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那多年前的清淡和甘甜再一次袭上舌尖,激发味蕾,少年时在舌尖上奠定的味基,竟喷涌而出,格外想念。
想念啊,想念!
现在真的住在了干净整洁的城市里,可那种味道却丢了。我想,味道也是有根的,根就在那座小小的院落里。
2
都说月光如水,我说水如月光。
奶奶家门前就有一条月光一样的河。
清晨,朝阳初升,清露未消,小河是金色的月光,一跃一跃地跳着,叫醒沉睡的小鱼,轻抚两岸摇曳的水草。中午,太阳照得明晃晃的,小河变成了洁白的月光,晶莹透亮,欢畅地越过搭石,卷起细沙。最有意思的还是傍晚,小河竟变成了蛋黄色的了,娴静如女,带着几分羞涩投向太阳落山的地方。那里有更大的怀抱,背后又升起了另一轮月亮。
叔叔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能织就一张结实的网,网住那一道月光。
物质紧缺的年代,在农村,青菜尚不能自给自足,若能吃上几条小鱼,那是真是极致的美味。
小河里的鱼儿虽不算肥,却鲜得很。叔叔在下游的河坝处拉网,这里水深,水多,水草也最茂盛,鱼儿最喜欢在这里出没。
一张数米长的网南北铺开,系在河两岸的大石头上。捕鱼最需要的是耐心,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等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苦恼。真希望鱼儿快些快些钻进去,快些快些带回家,快些快些煎炸煮熬……想着想着口水都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上游传来三五个孩子在水中游戏的欢笑,有男孩,也有女孩。童年是不设限的,男孩和女孩似乎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感。快乐是无界的,小河让快乐渲染。
我的心在飞,飞到了那声声欢笑里。
我呆呆地看着,看着天空变换着颜色,看着对面的青山越发浓郁苍翠,看着山下的庄稼在风中肆意招摇……还好堤坝上飞出一只翠鸟,光彩照人的羽毛点缀了等待的空白。那俊俏的模样果真如课文中的描写,甚是可爱。真想变成一只翠鸟,一头扎进这清冽的水中,看一看我的鱼儿,究竟在何方。
叔叔说,沉得住气,才有收获。我不忍心离开,乖乖地坐在那里等待……
也就在等待中,故乡变得更加美丽。
那一次,我第一次看到了随夕阳变换颜色的山峦;第一次看到太阳落入河水中的壮观;第一次发现那里不仅仅有鱼儿,还有清香的薄荷,母亲不止一次采摘它给我擦洗经常过敏的皮肤;第一次觉得小河是那样宽广,宽广到可以容纳那么多,那么多……
晚餐时候,月亮起来了,皎皎一轮明月嵌在碧蓝的空中。我第一次尝到了等待的美味。奶奶家的餐桌上多了一盘子煎炸得酥脆的小鱼。红色的水桶里还有好多鱼儿游来游去。
捕鱼我只去过那一次,可这一次却成为我记忆中关于小河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大自然赐予的流水中,洗涤了我的浮躁,浸润了我的心灵,在每一个独自外出的日子里,都让我格外爱上了流水的灵性与包容。它无私的浆洗着衣服的污垢,奉献着可口的美食,滋润着两岸的庄稼,也养育了一方的人民。
可是人们对于小河却是无情的。工业时代如潮水般涌来,小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污染,初中毕业,当我再一次看到她时,我竟心疼到落泪。那一河的月光竟成了干涸的垃圾场。哪里还有欢笑,哪里还有水草,哪里还有那当年的捕鱼少年……
一去不回了,我盈盈的月光。
但在我的记忆中,它将永远流淌,流淌。在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月夜,再一次飞入我的梦乡。
3
寂静的夜呀,一次又一次在梦中重现,在脑海中重现,在城市的每一个失眠的夜晚重现,我多么想乘一缕月光,飞回那个时空。
双脚踏在那结实的土地上,是那样的温暖和安全,双手抚摸着那一块块满是皱纹的石墙,是那样厚重与温馨。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家乡非常看重的节日,不论儿女们在何方,都会在这一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赏月亮。
前些年爷爷种了棵石榴树,小小的植株竟然挂满了咧开嘴的果实,爷爷总是留着留着,留着等孙子孙女们八月十五回来再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东坡的这句词道尽了无尽的美好期盼,也说出了无限的无可奈何。儿孙们长大了,有的成了家,有的在外地闯了事业,哪里是想回就回的去的呢?
记得上次回老家已经是两年前,爷爷从屋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两只石榴,“妮,这是给你留的。”
我也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捧在手里。石榴的皮已经干了,像爷爷挤满皱纹的脸。裂开的皮露出鲜红的石榴籽,红润、饱满。
爸爸说,“还留着干嘛呀,超市里啥也不缺。”
“还是自己种的石榴甜,比你在超市里买的好吃!”看着我吃石榴,爷爷满口的假牙都在笑。
是呀,超市里啥都不缺,就缺了这丝丝的甜!
曾无数次告诫自己,每年过节都要回家,可是这小小的愿望却变成了奢望。所谓的工作变成了束手束脚的绳,所谓的努力变成了不回家的正当理由。
封锁在水泥钢筋筑成的高楼大厦里的我们,是何等悲哀,不要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雅致,更不要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神奇,月亮被挤到了灰蒙蒙天空的一个小格子里,寂寞的,惆怅的,看着踽踽独行的我们!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日无月,更加思念月!
遥望故乡,就让清风带一缕相思回去吧,去慰藉我年迈的亲人,去亲吻那一地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