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刚毕业离校,进入现在这家公司不过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是知识爆发增长的时期,接触到新的行业,新的工作内容,新同事。
之前也在其他公司做过实习生,和正式工作相比,实习期是别扭的,迷茫的,想努力无从下手的,尴尬的…
以为是自己实习生做的不够好,其实不是。实习生的权限很少,能接触到公司的事也很少,和总部,其他分公司对接几乎没有机会。
本就是尴尬的存在,尤其是责任心强的实习生,做完了领导交待的“垃圾活”后,无所事事又心存不安,那是比忙碌更令人煎熬的。
如今正式步入工作,最大的改变是自主性,有了权限,有了职责范围,有了和同事协同工作的资格,可以自行开展工作,实践自己的想法,这是令人很有成就感的事。
在这一个多月的工作中,感触最深的是,毕业生最需要的是快速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各个公司有各个公司的系统,各个后台有各个后台的配置,各个岗位有各个岗位的职责,所以一定要上手工作够快。公司的业务不会因为来了新人就停下,也不是每个工作内容都会有培训,大多数时候是自己边学边做,会了就负责,有些新业务老同事都不一定会,而你虽然才来一个月,已经是这块的负责人了。
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大公司里,要和各个部门的同事对接,hr,财务,法务,技术,运营,分公司同岗位的同事等等。大家不在一个地方办公,从未见过,彼此都是陌生人,但要聚在一起,协同工作,一个项目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这就是大公司的工作模式,单干是憋不出来的。要敏感,灵活聚合资源,知道什么问题找什么人咨询或解决,什么资源找什么人索取…
如果遇到不好沟通或气场不合的同事呢?我就遇到过,我无法理解他的说话和行为模式,但又不得不和他沟通,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我先是愤怒,再是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然后迷茫了,想到以后还要和很多这样的人相处,我绝望了。
他成了我工作中的一个心结,但有时心结就是一瞬间解开的。在我哭着和一个工作多年的朋友打游戏的时候,我说了这件事。他说“明明想掐死眼前这个人,却面带笑容和他沟通太正常了,这太正常了呀,你还是年轻…”我说你怎么忍住那种恶心感的呢?他说了说自己的经历,我已经不记得具体是什么了。可能是说出来就释怀了,可能是朋友的安慰起作用了,也可能是我自己想通了,总之我当晚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情绪稳定,处处留心。后来一两个星期我一直提醒自己这句话,果然轻松多了。
情绪稳定是指做个清醒的人,分清楚每个同事在你工作中的位置,达到他们的作用就好了,至于对过程中产生的任何问题,都不需要有情绪反馈。处处留心是指做个有心人,有意识的去注意工作中的机会,多看多学,积累原始资本,不要太看重刚毕业的工资高低。
今天去某互联网大厂参加了一场交流会,会上听到了我刚学会的东西,也有我没听说过的知识,有了一些新想法,会逐步付诸实践。合作意识日渐增强,在会上也认识了新的合作商,明天学习合作模式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