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看了一本不适合我的书。仅书名,我猜测以为是一本专门教大家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的书。
事实上,这本书是写给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世界的,比我想象的要广阔、专业得多。第四章“待价而沽·IP如何商业化”对我而言是可以略过的,但是介于喜欢作者的叙述方式,就当看故事一样看完了。
即使全书都在教如何打造超级IP,但本书的终极结论依然是:最终能成为超级IP的是极少数。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如何打造超级IP》呢?就如书中引用的粉丝语录:即便不成网红,努力去经营自己的个人小品牌,在小范围内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就更可能遇到更棒的工作,过上更有趣的生活。
这是一个泛IP时代,必然无法所有人都成为超级IP/全民爆款,但一个人还是要有追求地成为被特定人群认可和认定的经济适用款、个性款、温情款、逗逼款等等。
“IP的本质,追求的是一种普世意义上的价值认同感和文化共鸣。”——《如何打造超级IP》
这两年,干货很火,特别火。但秋叶大叔说,未来最富有生命力的自媒体将是“一个有温度的个人账号”。为什么呢?其实干货的火爆并不是契合了大众学习需求的刚需,而是契合了大众学习焦虑的刚需。
比如你学一项技能(如PPT),一个干货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将是“三分钟教程”、“X招搞定XXX”,只要你不是一个特别懒的人,看完立刻去动手,你是一定能学会的。当然,有更多人看完并不去做,心里以为自己“学习”了,这也是实情。
但是你发现没有,即使你学完所有的三分钟教程,这些学习依然是零碎的、不系统的,你无法领会PPT制作的核心心法、无法训练出整体的美感和版面设计能力。最后的最后,你还是发现,要扎实学会一样技能,依然是要去系统学习的,也就是读教材、上课、从头到尾自学死磕。
公众号“幻方秋叶PPT”发布三分钟教程本来也不是想要教会你做PPT,而是引导你去买他的PPT课程。所以,干货式阅读的价值其实并不如它所火爆的那么强大。只是缓解了人们对于“不能虚度光阴”的焦虑而已。
碎片化阅读无论它观点如何强大、知识如何丰富、技能如何实用,都无法代替你自己大脑和思想的一步一步成长。最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使命是刷新认知、提供指引、思想共鸣、情感互动。
“秋叶大叔”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有温度的个人账号,它不发干货不发教程,发心路历程、发思想观点、发勾搭故事。
从书中所讲的高价值IP的四个维度:内容值、人格化、影响力、亚文化来看,为秋叶本是牛人,这是影响力;公众号由秋叶大叔本人运营,粉丝留言本人回复,人格化不用说;秋叶大叔直系旁系若干社群,这是亚文化。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内容值,而且是内容值中的第一点“三观指数”。
除了PPT、社群营销等专业标签外,秋叶大叔也一直在进行自身思想和价值观的本色展示。比如我所体会到的,大叔是个非常实诚的人,严格坚持先做好内容再推广,他对创业经历的长文描述给急于成功的年轻人们一剂心药,对自己拿出手的东西要求是很高的。
包括“秋叶大叔”公众号打的广告,比如近期所宣传的沈小怡、小红红、乌素等人,她们最鲜明的共同特点就是实诚的工匠精神。
简而言之,看“秋叶大叔”的文章,是能祛除浮躁的。
商业名气无法一直红下去,卖萌作秀无法一直红下去,但具有共鸣的价值认同确是大家一直需要的。所谓,太阳底下无鲜事,故事早就讲完了,价值观和哲学思想长久流传。
如何打造超级IP?我们看看书中所用的案例,嘉禾影业——火眼金睛的IP识别力,papi酱——早有一颗做网红的心,阿文——慢慢慢慢地苦憋爆款,小岳岳——曲折坚持的学习经历;宋钟基——老天爷赏饭吃and非常聪明努力。
即使他们都有才而且格外努力,这其中依然有运气成分。所以说,在拥有实力之前谈不上打造这回事,而即使有实力且有能力去打造,有些事还是要看天。
那么,我能用上的那一条是什么?
——朝着自己的方向“慢慢来,比较快”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