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问题,在症状里暂时不接受咨询,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先学习技术,和谐亲子关系,然后调动孩子的求助动机,做孩子康复路上的神助攻。金老师说:“帮助孩子家长最方便”,懂孩子的技术型家长需要学习。怎么学习?
情绪是关键
学习路上最大的敌人是焦虑,焦虑是我们最大的成本。感觉自己学不了习,学得不够,学不好,全是低评价。当务之急就是先把自己调整好,不焦虑,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学习的路上途径特别多。
“情绪大于知识”,这个上位化的知识无处不可用。只要情绪上是积极的、兴奋的、不焦虑的,学习知识的速度块,记忆力好,有灵感。情绪不好的时候,脑子里有的东西都提取不出来,大脑这时候同化新知识的速度就慢。
保持积极的情绪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去想学的多或者少,快或者慢,不关注效率,关注自己,关注当下。学一点就高兴。以退为进不在乎知识,恰恰是在乎知识,只要情绪好,生理智力高水平就高。相反,如果带着焦虑情绪去学习,不但会收获甚微,还容易形成厌烦,或者对自己的低评价,事倍功半。
低预期,高评价是最智慧的学习方法
我们这个年龄段,一般没有大片的时间让自己每天安静下来,坐在桌旁学习。这时候需要要改变一下对学习的认知,学习是很灵活的,尤其是元认知技术的学习,形式上听课,看书,应用,举一反三的表征都是我们的学习。
平台已搭好,戏我们来唱
听课, 现在研究所的线上课程和喜马拉雅,做饭时,开车时,走路时都可以听,听点就应用,有空就输出,重复是最好的老师,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看书,在原来四本书(白、黄、绿、蓝)的基础上,又添新丁《青少年抑郁空心问题的根本解决》,个人学习,常规案例分析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值得我们反复精读,一
一对一辅导,如果您确实焦虑的看书,听课都难以进行,那就直接约研究所老师或者当地研修生进行辅导,成长自己,改变自己。因为自己是问题的杠杆解,那就以“我”为中心,以“我的改变”为半径画圆,“我”变周围也在变。
羽化成蝶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个阶段,知识化,我知道这是条件性情绪、三类知识,增强循环了,但是不会用;
第二个阶段,会用了,慢慢技能化了,我能把它用在我自己的生活中;
第三个阶段,性格化,习惯化了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碰到什么能自动的运行了,这就形成一个性格了;
第四个阶段,信念化,即使我现在有情绪了,感觉自己情绪高了,有人给我泼冷水,否定技术,我也不在乎,我坚定不移的就这样去做,我已经形成信念了;
第五个阶段,智慧化,我不仅能够解决我的问题,我还能够迁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能帮助到我的孩子,还能帮助到别人。
不把学习当成负担
一旦踏上这条学习路,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元认知,处处可用,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可以没有大片的时间,可以是茶余饭后,可以是只言片语不断的表征……
重复是最好的老师,量变一定会有质变
不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九边老师说:“我们以为质量上的问题一般都是数量上的不足”。
最快的速度不是一日千里,而是日积跬步,日拱一卒,不停止。愚公移山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实什么事都是机会,我们要学会不制造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父母永远是孩子,永远不退休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