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翻开《番茄工作法图解》,我很愤怒,感觉这本畅销书写的太垃圾了;
之后,我无数次嘲笑过“番茄工作法”;
本周,当我深度精读时,才发现原来它并非看起来的那么不堪,原来当年的我才是垃圾。
01
没错,一直以来我都不认可番茄工作法。
一方面是因为它实在是太简单了,一点挑战的难度都没有;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介绍各种原理的篇幅太多了,感觉就像是一本拼凑的科普读物。
因为这一次角色变了,我从学习者转成了分享者。不但要快速抓出这本书的重点,还要精准的输出给听课的学员。这意味着,我的焦点不能放在自己的喜好上。
不管它是简单还是复杂,先提炼出核心的内容,再进行逻辑的二次组合。
不管它有多少的科普的内容,只保留其中的精华即可。
02
即使是只保留重点内容,也依然做了7张手绘笔记,才算完成了基本的提取。在整个过程中,我对此书的印象也逐渐有了变化。原来当年自以为它很low,其实是自己是狗眼不识颜如玉。
在将手绘笔记整理成软件笔记时,因为信息确实过多,不得已采用了金字塔原理(提炼最核心的逻辑),然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真实面目,那个被作者深深隐藏的写作骨架。
整本书,一开始就是抛出情景-冲突-问题,然后答案统统指向番茄工作法。再然后从心理学原理、工作流程、具体操作的要点,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这本书的内在结构就是超级严谨的(和我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是在时间管理技巧之外的收获,或者说,可以称之为写作上的收获。
因为我最近在测试新的阅读程序,或许跟这个有一定的关系。读一本书不仅仅可以拆解它的知识,还可以分析它的内在逻辑,还能借鉴它的写作技巧等等,至少可以分层六个不同的纬度去阅读。
单就这一点而言,我已经赚回书钱了。还有……
03
番茄工作法,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即使我今天能够轻松的专注1~2小时,但这并不表示我随时都能这样,这种长时间 的专注是有限制的,一天最多2~3次。其它的时间呢?其它的时间,基本都是反复在中断、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之间来回切换。
而这正是番茄工作法可以发力的地方——对于中断的处理。
如果你也看过此书,就必定知道,番茄工作法是一整套体系。扭动番茄钟,一次专注25分钟,这只是最基本的介绍,实操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
对我而言,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打断”。
关于内部的打断:饿了、渴了、想上厕所了,困了,累了,想上淘宝了……这些事情是会反复反复出现的。一旦跟着想法走,一上午的时间基本上干不了几件正事。
关于外部的打断,这个就更多了。比如来自QQ/微信的学员消息,来自快递哥的包裹通知,来自朋友们的各种问候。这些状况在使用了书中的技巧后,带来的烦恼就小了很多。
04
那么怎么处理打断的,方法很简单。
事情来了,不要怕。
来自内部的打断,接受它,把它记到清单上,钟响后再决定是否处理。
来自外部的打断,归扰到一起,再集中处理即可。凡是重要的事情、花时间挺多的事,尽量安排专门一个或两个番茄去搞定。
这样子,就可以做事的时候专心的做事,休息的时候高效的休息,劳逸结合棒棒哒。
以上就是我对《番茄工作法图解》的几点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