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来访说她与上司关系总处理不好,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她与爸爸关系不太好,所以就问:你是不是与爸爸关系不太好?

自己也感觉有些突兀,对方也显然有些愣神。

督导老师:你把你的思维过程和她沟通,她说和上司关系不好,你为啥想到了爸爸?

爸爸是权力的象征,一般和上司关系不好,就是和爸爸的关系不太好。

督导:在咨询中把话题自然地和爸爸联系起来,关键是先承接来访者当下的感受和具体情境,再用“相似感”“熟悉感”作为桥梁,比如可以这样说:

• “你刚才说面对上司时,明明觉得不合理却不敢开口,怕说了也没用,只能自己憋着——这种感觉,有没有让你想起过生活里其他类似的场景?比如和家里某个比较有权威的人相处时,会不会也有过类似‘想说又不敢说’的纠结?”

• “你提到上司按规定做事,你再怎么说也改变不了,所以干脆不说了。这种‘知道对方有他的道理,但自己就是不舒服,又无力改变’的感受,有没有在哪种和家人的互动里也出现过?比如和爸爸沟通某些事的时候?”

先锚定来访者当下的具体感受(不敢说、无力感、纠结等),再引导他联想“类似感受”在其他关系中的体验,爸爸作为重要的权威形象,很容易自然地进入话题,不会显得生硬。核心是让来访者觉得“不是突然聊爸爸,而是现在的感受让我想到了可能和过去的经历有关”。这样是不是不太突兀?

你也可以就这个事情这样讨论:

能感觉到你心里已经攒了不少失望了——试过抱有期待,最后却发现改变不了什么,慢慢就觉得做什么都没用,这种无力感真的很熬人。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有用”的期待可能太高了,比如希望一下子改变规则。但或许换个角度看,哪怕只是让上司知道“你理解规则,但执行中确实有难处”,会不会让他在后续安排时,稍微考虑到你的情况呢?

比如下次可以试试说:“这个任务我按规定做没问题,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XX情况(具体困难),到时候可能需要您这边协调下。” 不一定能改变规则,但至少让他知道你不是在敷衍,而是真的有实际阻碍,或许能减少一些他对你的误解?

哇哦,再遇到类似问题,就有方法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