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小城里的爆竹声不绝于耳,站在楼上往远处望去,城南上空火红一片,眼看着清平的世界被噪声和烟尘祸害的愁云密布、惨雾弥漫,除了叹息,似乎做什么都无能为力,在权威的官方统计结果出来之前,不出门,眼不见心静。
晚上,终于等来了来自中新网的消息:受烟花爆竹影响 中国116个城市空气质量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中国生态环境部5日向媒体通报,今年除夕至初一期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5日2时,338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快速升高,全国共有116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每立方米150微克,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汾渭平原中,咸阳市、渭南市、临汾市、运城市4个城市为重度污染……
要提到一些不通的逻辑,诸如:
1、爆竹才能产生多大点雾霾,比起烧煤差远了。
这种逻辑成立的前提是:别人怎样他怎样,别人嫖娼他流氓……
2、大过年的,没点动静,年味消失了。
这种逻辑建立的基础是:传统节日跟动静相关,没有啪啪啪,就没有笑哈哈……
3、你嫌有雾霾,可以移民啊;你嫌放爆竹产生雾霾,可以移民啊;你嫌中国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产生雾霾,可以移民啊;你那么嫌中国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产生雾霾,你是不是崇洋媚外啊?你是要过洋节吗?你是何居心?
这种逻辑最离谱,也最普遍:见天的抵制这个、抵制那个,也不看看现在的世界。
英国的唐宁街首相府门口贴的是中国春联,首相恭祝中国人新年快乐,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新年贺词……他们怎么就不振臂高喊“抵制洋节”呢?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发展到现在,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问题来了,人们究竟是要听爆竹的声音,还是要闻爆竹的味道?换个角度讲,明知道燃放爆竹能生成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仍要去生产、购买、点火,只为听声音满足一时的感官欢娱,而不想怎么放出来的,怎么吸进去,你放,我放,他放,大家都来放,雾霾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形成或者增多的,是不是大众的智商都有问题?
过年,最好是干净无公害、祥和有气氛,什么时候能这样,什么时候就真正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