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亲子时间管理课程135期学员小㼆,坐标北京海淀,三个标签:高校教师在读博士、一儿一女俩孩妈、终身成长践行者。因为在践行营中认领了“学习官”这一职责,今后的90天里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图书。这是第二周,本周推荐书目为《窗边的小豆豆》。
为了保障我的图书推荐更加科学和理性,避免因为个人的好恶误导大家,在进行图书推荐前,我会搜索各种资料查询图书内容和评价。在准备这份推荐内容之前,我花了两个番茄钟时间在网络上查询图书的相关评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高度评价。许多人在童年时读过这本书,自己成为爸爸妈妈后带着孩子一起读。如果只是想要获取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介绍,大家可以直接百度搜索书名,可以获取无数的读后感和推荐评论。因此本次推荐我不打算重复内容,仅就阅读方法做个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首次出版于1981年。该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2003年翻译引入中国后,这本书十几年高居销售榜前列,掀起了一股讲述”小豆豆的故事”的潮流。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在知网上甚至有十几篇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主题的核心论文。
我查阅了我的采购目录,当年的第一次购书在当当,2012年。女儿刚满5周岁。当时已经是有了两年多幼儿园”园龄“的她,还是经常会在早晨吵闹”不要去幼儿园“。一方面我与老师沟通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向老师们、身边的其他妈妈们寻求帮助。忘记了是谁推荐给我这本书,立即购买回家。迫不及待的我快速地读了几个故事,很快这本书就深深地迷住了我。调皮可爱、充满好奇心的小豆豆,有爱有智慧的豆豆妈妈,还有那个让无数孩子热爱的小林校长。很多年,我都把这本书当做”纪实文学“来读,我觉得那就是黑柳彻子童年的真实经历,这世界上就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巴学园“。最后一个故事,巴学园消失了,我甚至会深深地伤心。
自己读完后,我发现里头的每一个故事都适合读给女儿听。于是,和女儿商量,每晚的睡前时光读一个故事。于是,每天的晚上,母女俩依偎在一起,由女儿先读题目,然后说:”妈妈,该你啦!“我试着用小豆豆的语气去讲故事,指着书上一行行字读给女儿听(这个方法可以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查看)。有时候女儿会打断我问”为什么会这样?“、”什么叫小儿麻痹症?“、”她不嫌臭吗?“……有时候是我停下来讲给女儿,“妞,我们吃饭的时候也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好不好?”……这本书里,有的故事短,很快就读完,妞会觉得不尽兴,要求我再读一个。有时候故事很长,我读得口干舌燥,而小丫头听得饶有兴致,一个故事不结束是“绝不会放过妈妈”的。
就这样,几十个故事一点点输入进了孩子的头脑。她对于巴学园无限向往,也希望拥有巴学园那样的电车教室,关键想要一个”懂孩子的校长“。我们在客厅搭了帐篷,妞钻进钻出,假装像小豆豆他们一样”露营“;夏天雨后我会允许她踩泥坑玩泥巴,有什么呢,回家洗干净了就是了;“请孩子们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吧”,我会告诉妞穿衣服首选舒适方便,漂亮是次要的……
亲子阅读绝不是单纯为了满足孩子听故事的渴望。更是亲子关系的良性互动——共同读书可以给孩子输入大量的“物料”,与孩子的沟通因此可以“一键直达”。许多道理,甚至三观的培养,就在一次又一次共同读书的过程中碰撞、输入、吸收。父母因为阅读也会有机会反省、内观,了解孩子的想法,回到孩子的世界。
我的女儿快13岁了,已经不再需要像小时候那样我给她阅读了。我甚至会有点怀念那个时候。近期,我开始陪她背诗,我们俩一起沉浸在古诗文的意境中,李白的豪迈、辛弃疾的热血、李清照的凄婉......我又找回了小时候给她读书那种母女共读的感觉啦!
《窗边的小豆豆》就是这样一本最适合亲子共读的书,是的,最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