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微咨询,有两个核心问题“35岁现象”和 “专业&管理,谁与争锋“
“35岁现象”这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网络上时不时就传出某某知名公司裁员将35岁以下员工全部砍掉,但是事实情况真的如此么。
曾经写过一篇头条文章细说了下这事,故事性不强,大家选择性观看哈:
https://www.toutiao.com/i6711495655283491332/?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571816316&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req_id=2019102315383601002607720006064B8F&group_id=6711495655283491332
“专业&管理,谁与争锋“
管理路径:很多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向上发展的职位其实越来越稀缺,在这里大家需要看自己在当下所在企业的可能性,也可以考虑如果看外部机会的向上发展的可能性
专业路径:一个错误的看法是专业人士就不需要搞管理——其实不然,发展到一定专业程度,也需要管理能力。一个产品经理和一个类似张小龙这样的也叫产品经理,能调用的人力、科技、眼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些东西反过来也限制你的专业。上升和专业发展是协同的。一方面专业本身是一种专业竞争力,在足够专业的公司里,专业岗可以一直做下去。另一个方面,更专业也是靠近管理岗的重要手段。
所以如果你是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走上管理路线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机会获得职业发展,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用学习管理那套东西。其实本质就是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现在一个AI方面的专业设计师刚毕业人员的工资甚至都超过制造业一个10多年运营总监的工资。
所以当我们能解决多数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我们足够稀缺,神马“35岁”,神马“管理路线”都是浮云。年龄和职位类型并不能为我们“不努力,不持续学习精进”背锅。
与其焦虑,不如思考下怎么能提升自己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怎么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的更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