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玉桂老师培训讲座有感
如果经常浏览王玉桂老师的空间,你会发现,她是一个诗人。阅读她的专著,倾听她的报告,才发现她的严谨、幽默,有一颗童心,如她有期许一般:她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情怀的不断生长的人。
这次王老师给我们培训的专题是写作教学,题目为《写作是和自己的灵魂交谈》,王老师从写作现状分析入手,延续以往的讲课风格,积极互动,进行参与式教学,强调写作意志比兴趣更重要。只有养成写作意志,培养写作习惯,才能在写作上获得长足进步和长远发展。
作为语文课程中较为难啃的骨头——写作,一般人是望而却步的,而王老师却勇挑重担,临危受命,结合她长期的积累和研究,给我们进行了高效而有意义的培训。我觉得最大的亮点,一是清晰,二是实用。
一般而言,语文在我们老师眼里,很多时候也无法对学生言传,往往只是意会而已,对于写作更是如此。写作教起来低效费力而不讨好,常常是一筹莫展。而王老师却清晰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方法,每一种策略,每一种类型,毫不含糊,一是一,二是二,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从宏观方面,对于写作教学的起点、支点和终点进行明确。我们的写作知识教是否教清楚?反躬自问,很多时候只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们只告诉他作文要描写,要生动,要选材。可当学生问什么是生动,怎样才能生动时,我们常常却哑口无言。王老师进行示范,她的心中装着教材,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和解读梳理统编写作教材的编排,对很多概念进行了明确,如写事件要有意义,感情要真挚,心理活动要具体。尤其是活动探究单元的写作教学,游记、诗歌、演讲,她进行了大量的课例展示,告诉我们,每一种文体的灵魂、骨架和血肉都要有清晰地梳理。因为目标越具体明确越有效。能把道理讲清楚,给学生指出可以看得见的目标,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
第二就是操作,实用性的操作。有的专家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当你问起如何操作时,他却只是顾左右而言他。而王老师却不是这样的专家,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丰富的课例进行演示和补充,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在这部分,王老师侧重介绍了当前较为盛行的交际语境写作,就是要有读者意识,话题意识,交流沟通的过程,提供写作任务和写作支架。并提供了明确的写作教学策略:一读写说结合,多读比多写更重要。二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三激发写作兴趣,四教给学生核心的写作知识和方法,五重视修改,六培养意志和习惯。在写作过程中,王老师结合阅读的课文,进行有结合和补充,就如何有效的开展读写结合,进行了大量的示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王老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她的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提到教材的某个单元,某一篇目,往往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她告诉我们,写作教学还有一个妙招就是师生共写,教师要有下水意识,在师生共写的过程中激励学生,提升自己。这是王老师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
虽然我们时常听到很多的专业培训,无论是教几个方法,还是呈现某一些专业知识,让我们目瞪口呆,埋头学习之外,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而王老师在给我们进行专业培训的过程中,时刻不忘唤醒我们作为教师的灵魂,以博大的情怀来感染我们,熏陶我们,金句频出,耐人寻味。“山那边还是山,你终于走出了自我。”“丑小鸭,内心渴望看外面的世界。”“高贵的动物要有一颗好的心,不断生长的心。”“自己不断的出走,最后寻求追求美好的生活。”“人生当如何负重前行?”
王老师借助《成长之小鸟》《教育的意义》《老师不是神仙》等视频资源,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触动和思考。尤其让人感动的是王老师常常进行着“一个人的同课异构”,来研究和试验哪种方法更好?王老师说,老师就是课程资源,在学生面前是他全部人格的呈现。教语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做人,眼里不能只看到成绩,要让他感受到成长。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王老师讲到,送教过程中让一个两年不动笔的孩子写出“云在天上飘,因为有风吹过”的诗意语句。我想这阵风,就是王老师的娓娓春风,清新怡人而沁人心脾,从而打开了孩子的心扉,唤醒了他心底的诗意。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习王老师,以一颗童心而面对工作,面对生活,成为每个孩子身边的一缕清风,努力去推动云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