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是《还珠格格》里知书达理、从容有度,保留着难得的善良和直率女孩。
认识这样的女孩,需要运气,比如小燕子、紫薇……老佛爷(这么豪华的整容也只配了一个晴儿)。
亲王之女,双亲不在,唯有老佛爷疼爱。
将老佛爷这个天下第一娘亲,照顾的妥帖。
深度的被需要。
晴儿一出场,就给小燕子和紫薇解了围(老佛爷从五台山回来,要发飙了)。
大家都会说话,今天是晴儿专场(我们往下看)。
突出老佛爷的重要性。
安抚、分析、搭台阶,一步到位。
说道老佛爷心里去,主角得救了(语言的艺术)。
去了一趟五台山回来,尔康的心尖上就住了个夏紫薇。
观众看出了她的不甘,却像个朋友一般问候,只能说得体。
晴儿自小与尔康青梅竹马,喜欢尔康才艺双全。
得知尔康与紫薇两情相悦后,她仔细询问尔康对紫薇的感情。
尔康回答说:“她让我觉得,我整个生命都丰富起来了。”
一句“生死相许”,足够晴儿瞬间懂了尔康的一往情深。
转身离去的她,偷偷掩面拭泪。
这时,想必她心中已经有了对这段感情足够坚定的答案。
当老佛爷向尔康提议,同时娶了晴儿和紫薇,晴儿坚决拒绝。
最好的人,应该有自信可以拥有最好的。
“难道我不配拥有我自己的尔康吗?”
属于她的爱情,在《还珠格格》第二部整整40集中,晴儿的两次回眸,喜上眉梢的笑容,对上萧剑坚定注视的面孔,让人难以忘记。
一个是文武双全的侠客,四海为家、不求功名、恣意潇洒。
一个是才貌双全的淑女,久居深宫、得体善良、通透豁达。
敢于选择,当老佛爷知道后琴儿说:“是,我认定他了。今生,我都要跟他过一辈子。”
她能理解萧剑的身世与志向,不求他在朝为官挣取功名利禄,所以愿意和他去大理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知世故而不世故,不可替代,不能缺少。
忍字头上一把刀,刀刀戳肺管子,人生气愤怒时,有洪荒之力,忍不住的。晴儿靠的是情绪管理。
情绪是沉睡的老虎,身边有一个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人,就好比有一颗会随时爆炸的炸弹,请务必远离那些情绪过激的人。
什么,你就是那个管不住自己的人?那继续看吧。
情绪智力由耶鲁大学的萨罗威(Salovey)和玛伊尔(Mayer)提出,指准确感知他人和自己的情绪,并能够有效调控以及合理运用的能力。(晴儿绝对是高手)
情绪失控的行为是很不理智的,所造成的后果也将是极其严峻的,保持理性和稳定情绪才最重要。
在平时,逐渐改变自己的认知。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情绪实际上是外部的激发对象(Activating Event)进入我们的视野和认知,激发我们的固有信念(Belief),然后这种信念引起我们的行动(Consequence)。
A1. 一只狗; B.狗会咬人; C .逃跑or战斗
A2.一只狗 ; B.狗很可爱; C .逗狗or养狗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情绪反应实际上是固有信念在起作用,这种信念就是我们的认知。
平时,可以将自己不快的事情写下来,跟自己对话,剖析自己,以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情绪。
罗伯•怀特说,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因为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真的是致命的。
情绪达到顶峰时,是最危险的时刻,只要度过情绪的峰值,情绪就很容易被控制住。
人们总因为愤怒的情绪,而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事后反思又觉得处理的不好。当你过于激动和愤怒时,在心里倒数10下,等数完再行动。
于是希望找到一个方法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下一次不再如此。遗憾的是,我们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人们总会认为情绪是自己的附属物,就像自己的胳膊长在自己身上,应该完全听我指挥。
情绪是客观实在的,每一种情绪都是切实有用处的
(情绪是有用的,有用的,每一种都是有用的)
吃的被抢走了,不会愤怒,你也许就饿死了;
我说我爱你,你不喜悦,那我只能爱别人了;
流氓向你冲过来,你若不恐惧,就挨揍了(打得过流氓除外)。
情绪是一种让自己活下去、繁衍下去的必要因素,情绪是自发的面对外界信息的反应。
而不是经过你大脑意识判断后使用的手段:“他欺负我,我用不用愤怒一下呢?”。
既然如此,很多还在说自己无法控制情绪,这就是一个悖论。
换一个更残酷点的角度来说,人们为什么习惯于将过错行为归结于情绪,是因为人们其实也知道,情绪的无法控制情有可原,于是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到了一个理由。
造成伤害的不是愤怒,而是暴力——错的是行为,不是情绪。
情绪并非必然引发行为,然而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这显然是会遭到鄙视的。你要控制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情绪引发的行为。
当你愤怒时,想着如何让自己不再愤怒,这对所有人来说都太难了。你只需想着让自己不要行为过激,这相对容易很多。
父母因为孩子考试不理想而愤怒,失手打了孩子一个耳光,事后后悔自己没能控制住情绪。
其实父母后悔的是自己愤怒的情绪吗?并不是,他们认为他们的愤怒是有着充分的理由的,他们只是后悔于自己使用了暴力。
情绪的过度波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激”,另一种是“过敏”。
“过激”是事情产生的情绪程度过于严重: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
“过敏”是对事情产生的情绪过于敏感:莫名的总是生气。
过敏,总是在生气,每天每的都在为各种无意义的事情不开心的人(本人最近就有点过敏,不过快脱敏了)。
如何解决呢?为了避免因为情绪而造成的彼此伤害,在出现极端的情绪时,可以尝试这样:
肢体行为的控制:尽量放松肌肉,不要紧绷着握紧拳头,做出随时准备发力的状态。尽量伸展四肢,不要蜷缩身体姿态。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肢体行为和其情绪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通常愤怒和恐惧的情绪会令人立刻绷紧肌肉,一个是立刻要展开攻击,一个是要立刻逃离。
而低落的情绪例如哀伤、悲痛则会让人蜷缩起肢体,减小身体的表面积,也就减少了受伤害的面积和散热面积。
另一方面,伸展打开的肢体会使人更有活力,放松的肌肉也会让人情绪变得舒缓下来。而这些肢体行为都是我们的大脑意识可以控制的。同样的,开心和笑也是相互支撑的。
开心后笑是情绪引导了行为,而笑的行为也可以反过来令人的心情变得愉悦。有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常见的“怒极而笑”和“乐极而泣”,这两种情况都是身体行为去引导情绪不要过于极端的一种自我调节。
语言行为的控制:尽量去讨论事情本身,可以低声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我此刻很生气”;“我此刻很难过”。然后遵从逻辑的去讨论产生情绪的原因。
不要使用很高的声音,不要攻击对方的品德、人格,采用“你让我不开心,我就让你更不开心”这种方式。更不要直接侮辱对方:“你就是个人渣”;“你去死吧”。
思考行为的控制:去思考情绪本身的原因:为什么产生了这样的情绪?因为没有被满足还是因为失去?是对方的错吗?对方是故意的吗?
不要第一时间去敌化对方:“混蛋,是故意的,针对我”。人的情绪和行为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稳定的情绪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而受约束的行为可以降低一个人的情绪起伏。
长期坚持这种自我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变自己过于激烈的情绪波动,这也是一套切实可行的改善人际关系的办法。
看吧,宝藏男孩/女孩真的不是好做的,但还是有方法的。
版权声明:
本文编辑/茯神,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公众号:shenghuojiajianfa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