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妈妈跟我反馈过,一看到孩子房间乱糟糟的,就非常愤怒,看到孩子不做家务,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们认为孩子没有做家务的能力,所以苦恼于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
首先分析下父母执着背后的原因:
1.妈妈太勤快(大多数家庭是妈妈而非爸爸)的背后是“奴性”。
我的好朋友就是太勤快的代表,而她对自己两个女儿不收拾是非常愤怒的。
自己再怎么累都坚持把屋子收拾干净才肯休息。老公则是能不动就不动。
这背后可能是“奴性”。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一直在强调男尊女卑,女人就应该多做家务,多干活儿,要勤俭持家。要给男人做饭洗衣服。
这种信念已经深植潜意识。
如果妈妈被这样的信念驱使,她也会执着于培养女儿做家务的能力,因为这样孩子长大后进入婚姻才好为了家庭(或者男人)服务。
2.妈妈很讨厌做家务。
一般来说我们很难去享受做家务,尤其每天忙完了如果看到乱糟糟的房子,只觉得很累。
把家务当作多余的任务,做起来感受就不可能好。这时候我们会把这个愤怒转向孩子。(很多时候也会转向配偶)。
结果是,当父母很讨厌家务时,传递给孩子的感受也是“家务好讨厌”,孩子也不可能喜欢做家务。
3.深层的死亡焦虑。
精神分析认为,任何恐惧的根源是死亡焦虑。
有些父母有洁癖,容不得家里一点脏乱,如果深入挖掘,可能会发现在他们的信念中,有脏乱=死亡的念头。
所以看到脏乱的状态,就触发了这个开关,于是他也不允许孩子有脏乱,否则他无法承受这样的焦虑。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不过残酷的是,越是执着于培养孩子的做家务能力,结果越是不如人意。
要怎么破呢?
1.自己放松下来,看到每个人都有做家务的能力,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要包办,其他的事情,则要放松要求。
懒人有懒人的活法,你不要求女儿勤快,也许孩子以后会有一个很勤快的老公(就是这么神奇)。
2.享受做家务的当下,如果父母总是带着怨气去做家务,孩子也会觉得做家务真的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所以父母自己如果怨气很重,不如不做。家里乱就乱一点,总比怨气弥漫要好得多。
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以后都能够照顾好自己。
3.深入潜意识去看自己有哪方面的创伤没有被疗愈。这个可能需要一些专业老师的帮助。
一旦破除了某个被不断复制的模式,事情就悄然发生改变。你的孩子也许自己就会开始爱上收拾自己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