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
如今,我国中产阶级见面的亲切问候,已经从“您吃了吗”,变为“您吃车厘子了吗”。
就像古代穷人为了撑面子,出门前总要在嘴上抹点猪油,显示自己吃了肉似的;如今的白领精英们为了撑面子,出门前总要在嘴上抹点樱桃色的唇膏,显示自己刚在家吃了半斤以上的车厘子。
他们笑容可掬,脸上露出得意神色,心照不宣地互捧:“哟!看您这嘴,刚吃了不少车厘子吧!”
随着车厘子的迅速走红,黯然过气的,还有上一代中产阶级们的心头好——牛油果。
想当年,牛油果叱咤风云之时,各大高级超市随处可见它们翠绿的身姿,各大当红博主无不将牛油果奉为餐桌上的头号宾客。少了牛油果,中产阶级们是不肯开饭的;就像少了女明星,许多富商贵贾也觉得宴席索然无味一样。
牛油果,就是那方餐桌上最靓丽的明星。
牛油果抹吐司(不能叫面包,一定要叫吐司),牛油果拌沙拉(不能叫凉菜,一定要叫沙拉),牛油果配pasta(不能叫面条,一定要叫pasta),无论哪样都让人魂牵梦绕。若说老干妈是普通中国人的梦中情人,那牛油果也曾是中国中产阶级们的灵魂伴侣。
可惜,时代抛弃牛油果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它说。
车厘子来了。
没人知道车厘子从哪里来的。有人说它从美国来,加利福利亚的艳阳给它披上了一层红霞般的灿烂外衣,轻咬一口,仿佛就能嗅到西海岸的甘美。
有人说它从智利来,狂野的拉美风情赐予它热情不羁的灵魂,随意往货架餐桌上一摆,就能点燃中产们眼里与心中的欲望,日思夜想,欲罢不能。
也有人说它从山东来的,因为这玩意儿长得跟烟台大樱桃一个模样——除了价格要贵个几倍而已。当然,说这话的人已经被愤怒的中产阶级们用唾沫淹死了:他们绝不允许有人玷污神圣的车厘子,绝不。
车厘子怎么会来自山东呢?这名字,一听就透着浓浓的洋味啊。车-厘-子,舌尖得从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车-厘-子。
至于车厘子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人说这是因为它昂贵的价格,一厘就相当于一辆奢华的豪车,吃得上车厘子,那便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
也有人说这源于一个美丽的古代传说。中世纪时,某位欧洲的王后钟爱这美丽的水果,贴心的国王便嘱咐马车日夜兼程,从遥远的意大利为自己心爱的女人送来。一路上用了多少车马难以厘清,所以唤作“车厘子”。
当然这个传说听起来很像我国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但怎么讲,任何传说前头加上“欧洲”二字,听起来就要高级许多对不?
当然也还有人说,你们都被骗了,车厘子不过是个音译,从英文单词“cherries”翻译而来的——这个单词的汉译,就是樱桃的意思。
当然,说这话的人也已经被愤怒的中产阶级绑在火刑柱上烧死了。他们绝不允许有人玷污神圣的车厘子,绝不。
因为周身萦绕着如此五彩斑斓的传说,车厘子才能跻身为中产阶级心尖尖上的头字号水果——不过这可能都是借口,唯一的原因或许是:太贵了。
别的应季水果,一年到头,总有两三周的时间是白菜价。但车厘子不同。从初一到十五,从冬至到立春,车厘子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女神。价格壁垒比苹果手机还坚挺,比戴森吹风还顽强——也正如此,苹果、戴森、车厘子,并列为我国中产阶级婚丧嫁娶的“三大金刚”,堪称市井百姓们追求的房子、车子、票子。
我国的中产阶级是早已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什么财务自由,住房自由,他们早已不稀罕了。当下最为热门的,便是传说中的车厘子自由。即:想什么时候吃车厘子,就什么时候吃车厘子;想吃多少车厘子,就吃多少车厘子;想吃哪国产的车厘子,就吃哪国产的车厘子——自然,山东烟台的不算,中国的车厘子,能叫车厘子吗?就像国产的草莓,那能叫士多啤梨吗?
这是最令中产阶级深恶痛疾的:有人竟妄想用国产樱桃滥竽充数,像南郭先生一样,假装他们吃着车厘子的模样。这是无法容忍的,因为这是对优雅与高贵极大的亵渎。
模样可以冒充,但内里冒充不了。中产阶级们制定了许多苛刻的标准来区分大樱桃与车厘子,就像他们擅长用玄学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一个戴森吸尘器究竟可以如何改善生活质量,一只波士顿龙虾怎么能让一顿晚宴熠熠生辉一样。
外观、口感、产地都是其次的,最最重要的是价格。十几颗宝石一样的果粒,被雪白的包装盒紧紧裹住,上头黏着一张标明产地的贴纸,往往还附有英文翻译,躺在高档商场——比如skp或金融街购物中心地下的超市里,起价动辄七八十,毫无疑问,是车厘子没错了。
这七八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它值得——味觉上的愉悦较为单薄,但心理上的愉悦颇为巨大。毕竟不是人人都有那个运气能去逛skp的,哪怕只是地下一楼的超市;也毕竟不是人人都吃得起车厘子的,哪怕一盒只有寥寥数十颗而已。
经济学中有个术语,叫“口红经济”。说的是年份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便会飙升。因为人们消费不起奢侈品,只能从两三百一支的口红上寻求安慰。
换言之,大环境不景气也不意味着哀鸿遍野,总有商品能从中获益。
如今大伙儿捂紧钱包过日子,豪宅、名车、大牌包不再是炫耀型消费首选。我看车厘子倒是个好东西,七八十一盒,咬咬牙也能经常吃上一点。最要紧的是,很适合摆拍。毕竟家里宴请客人,总不能把自家车库里的兰博基尼开到餐桌上来供众人观瞻——摆上一两斤车厘子,显得低调又豪气,高级中产的身份也昭然若揭,在座宾客没有不服气的。
从前莫斯科市民遇上坏年份,总会在家里囤伏特加,这玩意儿在黑市上就约等于硬通货,任凭货币怎么贬,房子怎么跌,手握十箱伏特加,心中倍觉坦荡。
我看我们的中产倒是可以囤车厘子——送人自用以物易物,没有行不通的。车厘子真可谓是我们当代仅次于美元和黄金的硬通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