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仍然是忙碌的小蜜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发呆。
我发现店长不喜欢我,心里很笃定。
该怎么去评判自己和店长的关系呢?
从刚开始的有说有笑到现在的毫无交集?
当然,我并没有因为和店长关系的变化而陷入焦虑的情绪,反而更多的是让自己去思考这段关系,例如怎么产生交集?又怎么演变成冷淡呢?
通过一直的思考和观察,今天总算得出一些答案。
一是我们没有共同的“攻击对象”。考虑到店长是个爱吐槽的人,情绪虽然说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情绪这种东西不好好控制,随意挥霍,如同金钱,金钱用了就没了,也许自己得到了某种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满足,但不久后可能会因为钱而焦虑。情绪也一样,情绪发出去了自己舒畅了但会影响他人甚至环境。
店长很爱吐槽,店里的主管经常是她的主攻对象。但由于自己的性格不爱参与这种吐槽活动,所以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还会批判店长的这种行为,因此还得罪了她。(她也亲口说过我说话会得罪她,幸好她大度原谅我)
二是思维偏见。我承认同事小黄确实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但也会存在不好的地方。每个人也是如此,包括我自己,当作为管理者的店长只是拿着小黄的优势和我的劣势做对比并以此对我进行“指点”,一开始自己劝导自己要虚心学习听取意见是无可非议,但长期以往就会引起我的逆反情绪,到逐渐产生怨气,这确实是我如今的状态,毕竟,谁会喜欢一直被比较,被偏见对待呢?
三是同性相斥。这个判断我很勉强,但我却又不得不去承认。首先站在店长作为一个年近30而感情之路也不是很顺畅的女人来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加上长期的生活除了上班,剩下的就是一些娱乐活动,或者称为消遣性活动。长期以往,精神上生理上的需求靠着娱乐或者逃避来解决,或者靠着“精神胜利法”来麻木自己活着,也不是不可的。我不是要站着高高在上的位置去指责这些“精神空虚”的人,我只会充满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角色与位置,我无须以自己作为“大学生”的身份自傲,店长也无需作为“底层社会”群体而自卑,毕竟,我们生活的大部分人,都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份子,大家只要把生活过好便好,活下去,便是最好的。但我也需要为这类群体定义为“精神虚无”,其实这种群体在那个职业都会存在,大学生也会,我也会,但所幸的是自己在不断努力去精神扶贫,努力去做一个充实而纯净的人。
好啦,探讨的结果其实对我的意义也不大,无非是多了一层思想感悟。
我仍然感谢店长为我付出的善意,我也努力去学着,多去看一个人的善良。
这样的话,自己也能保持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