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新西兰住过大房子,有花园,有泳池,但毕竟是公司的福利。既然选择了回国,就要接受国内房子小的现实。家里给我俩准备了婚房,虽然不是独居,是父亲单位给他补差的一间,与单位同事合住一个两居室,但也比和爸妈住在一起强多了。况且,对面那家人不缺房,只把那间房当储藏室用,不住人。
虽然我老婆去了一家香港地产公司工作,但她们公司在北京开发的房子,想都不敢想,基本上都是 3000 美金一平起的,98~99 年的汇率都是在 8.5 左右啊!然而,她的闺蜜,也是她是的同事,一个川妹子,却极力给我们灌输,说一定要买房,买不起贵的,就先买个便宜的,也一定要买的思想。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指望家里分配的住房,而我一直指望着父亲单位能给调个独居的呢。
新婚两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客户向我推荐了一处商品房,说那个楼盘马上开始预售。原本只是抱着观望观望的心态,哪知道一去售楼处,就把我惊呆了!那里被挤得水泄不通,我心想,买房怎么跟买白菜似的?都说,消费者是“上帝”,我怎么一点“上帝”的感觉都没有。看来,买房还要拼体力,在这种情况下,倒也激发了我的斗志,先抢下一套再说。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就定了两套,能有,就已经不错了,当时根本不知道是啥户型、楼层与朝向的。等到了交定金的那天,就像拆盲盒一样!突然发现,我的运气还不错,是个 120 平三室两厅两卫的,在四层,我老婆的闺蜜在我们楼上。当时,对于有单独住房的我们来说,又买了一套商品房,也算超前了。正好,我们的存款能凑齐首付,其余就办了贷款。等到装修好了,有一段时间,我俩就是“狡兔三窟”。有时候,父母家住一下,有时候,自己的婚房小窝住一下。主要在假期,双休日就去新房住一住。
新房,我们刚住了三年,就想着卖了,上班有点远,不方便,换个离工作单位近一些的地方。真是感谢那个时候的我们,年轻气盛,有精力,能折腾啊!记得,当时我们把售房信息发到了网上,并在每个周末接待购房客户参观,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筛选出两个客户比较靠谱,一个是一对小夫妻,外地的,女的已经怀孕了,男的是码农,能挣钱,但需要贷款,不能一次付清。另一个,是本地人,一对新婚夫妻,要用做婚房,这个客户能一次性付款。我俩商量后,卖给了后者,签约的时候,男方的父亲也来了,亲自把关。呵呵!
让我们没想到是,签约后,他们又反悔了,说女方家长不同意买二手房,婚房一定要新房。这样的话,我们肯定要“杀定”的。不过后来,这对新婚夫妻主动请缨,替我们卖房。我们也答应了,只要一个月内,他们能帮我们卖掉的话,我们就答应返还定金。
最后,他们还真的帮我们找到了买家,外企工作的夫妻带个小孩,能一次性付款。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卖房,尽管没挣到什么钱,但至少奠定了换房的基础。自那之后,北京发生了“非典”,而我老婆却悄悄地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