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不能管理时间,我们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
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开启自己的心智,让我们用最可能准确的的方式去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这几天逐渐明白了,你感觉到的时间不够用是因为你自己的不自律,所以你不自由,记住你的时间永远够用,你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你自己)
第六章 交流
1.学会倾听
大多数人不会有效的倾听,交流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倾听能力是很难养成的(如全面把握老师的知识容易走神)。
我们大脑有一种处理信息的拼接模式:不由自主的把零散信息按照以前的模式拼接起来,我们只能听到我们想听到的和想看到的
如何学会倾听解决方法:
自知(自己知道自己有局限性)我们的局限大多数来自我们自身
1.寻找一种或多种能够鉴别已知信息有效性的知识
(什么是判定类知识?能鉴别你所认知的事物的有效性的知识)
这里参照《好好学习》一书中的零界知识概念
2.在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的前了解我们不应该做什么
不要过早质疑(过早质疑意味着你陷入思维陷阱,不能接收到新的消息,会使你自我感觉良好,如听到你不了解的事物,要耐心的听到最后一刻,自己对讲述者内容的理解发生变化,自己的疑问也发生本质的变化;过早质疑也会使你进入对知识的排斥状态,拒绝接收信息)
牢牢记住就算要质疑也要等把话说完
3.做到回顾与预期
第一步,回顾:刚刚他讲了什么(如一定要记笔记,不要对自己的记忆过分自信,比如你在上课的时候不记笔记,你下课复习会非常困难,而且就算你记笔记,你下课复习也有时候困难)
说者的内容分为俩种:事实和看法
事实,想“内容的真实性如何”(这里不是很明白能如何运用到课堂上)
看法,想“他的看法/意见的根源在哪里”
第二步,预期:想他接下来会讲什么
第三步,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说者进入“倾听状态”
当自己状态不佳时,马上停止谈话(参照《关键对话》)
1.一旦决定倾听就尽可能去去感受说者的姿态,眼神,动作,随时去感受对方的情绪状态
2.多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呢?”
“你看我理解的对不对?”
2.说与不说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哪怕你说的对,对方也会反驳你,可能的原因就在这里对方不是觉得你说的不对,而是觉得你算老几,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
1.努力做出令人敬佩的事,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
2.努力记住,赢得尊重不是靠吹牛皮实现的,不是靠临时抱佛脚实现的,尊重只能靠累积获得,速成绝无可能
3.交流守则(参照《关键对话》一书)
基于讨论前提
第一个原则:遵守生气就放弃原则
即使对方不断逼近你也应该逃避逃避再逃避,这种争论的害处很多浪费时间,影响情绪,把对方变成敌人。
第二个原则:理解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任何人
不要自以为是,你掌握的在别人手中可能就是废纸,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义务,责任和时间去教育他人,成长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要分享你感悟,而不是教育,俩种态度不同)
第三个原则:理解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变化的是人们对它的理解
绝大多数人的看法真的是自己的看法吗?不是!他们只是环境的产物,很多时候,所谓主流只是顺应它恰好适合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感觉。
基于对话前提(来自《关键对话》一书)
第一原则:一旦决定和某人对话,保持百分之百的坦诚,保持百分百的尊重(不要把别人当傻子,不要自欺欺人)
第二原则:牢记对话目的与意义(一旦发生冲突,就要强调对话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原则:注重对话氛围大于对话内容,一旦发现对方有可能不耐烦,就要停止对话,讲讲其他
4.反思
第一原则:使用记录,并分享给大家(分享到简书上),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不需要当下解决
第二原则:观察他人,吸取他人的经验
("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他们为什么那么看?")
读书其实不见得需要目的,有用的知识通常是偶然获得的,闲来翻翻书同样有益,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你理解新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