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改掉的坏习惯么?请问你改掉了么?估计这个问题会戳中很多人的痛楚,因为每个人都有想改掉的坏习惯,然而能改成功的人实在是少数。
在所有的人类习惯中,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情况。没几个人能够列出许多他们已经改变的坏习惯,而有些人哪怕连一个都列不出来。与此相反,几乎每个人都有大量持续很久的坏习惯,尽管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习惯不好。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许多时候我们说三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段时间我在尝试改掉握笔姿势的坏习惯,个中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我总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又回到过去的错误握笔姿势,毕竟那个错误的握笔姿势已经持续了30多年,形成了细胞记忆。一旦我开始意识到要用新的正确的姿势握笔,这时候整个手就开始变得僵硬,写字速度变慢,而且连字都好似不会写了。这时候的心情就会变得很沮丧,全身都因为手的僵硬而变得难受,很像恢复到过去舒服的错误姿势。不过理智提醒自己,如果恢复到过去错误的握笔姿势,那么这一生都在持续这个坏习惯。
附上一张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你也可以比对一下自己的握笔姿势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你可以尝试着去做下改变,体会下建立一种新习惯是多么的让人难受。
我会改掉握笔的坏习惯么?我发自内心的希望能够实现改变。然而全身的难受又使我总想恢复过去的习惯。这也是很多人在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时会经历的历程,从对天发誓咬牙跺脚到最后无奈放弃恢复过往。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没有毅力,其实这是人类自带的一种本能倾向,即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你不用过多自责。
一、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定义
人类的头脑占据不到10%的体重,却需要大量耗费整体超过20%的能量。由于远古时期食物的短缺,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与能量,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甚至是思考。根据研究调查:
·80%的人根本不愿意动脑子;
·10%的人以为自己在动脑子;
·10%的人是真正在思考。
这是一种避免不一致性的形式。
二、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由来
大脑的抗改变倾向还使得人们倾向于保留如下几种东西的原样:以前的结论、忠诚度、身份、社会认可的角色等等。这种抗改变模式主要是由如下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
1、当人类的远祖还是动物的时候,迅速作出决定对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的,而这种抗改变的模式有助于更快递作出决定。
2、它时的我们的远祖能够通过群体协作而获得生存优势,因为如果每个人总是不停地改变,那么群体协作就会变得很困难。
3、从人类刚开始识字到今天拥有复杂的现代生活,中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是进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办法。
三、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带给我们的启发
1、拥有开放心态接受新观念
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并不经常去检查,即便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他们是错误的。
就如凯恩斯爵士谈及他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同事时指出,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新思想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处在巅峰期的时候非常善于摧毁他自己的思想,但是到了晚年后,他却从没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学。
达尔文是最成功地化解第一结论偏见的人之一,他很早就训练自己努力考虑任何有可能证伪他的假说的证据,尤其是在它认为他的假说特别出色时更是如此。
2、善用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1)善用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可以增加人的忠诚度。
人们在获取新身份的过程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将会提高他们对这种新身份的忠诚度。毕竟,如果他们认为某样东西并不好,却又为之作出重大牺牲,那他们的行为将会显得和他们的思想很不一致,所以文明社会发明了许多庄严肃穆的入会仪式,这些仪式通常是公开举行的,能够让新成员更加忠心。
2)善用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可以获得别人的好感
人们能够通过激发别人潜意识中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而博取对方的好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原本是费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当时他想得到某个重要人物的垂青,于是经常设法请那个人帮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忙,比如说借一本书给他之类的。从那之后,那个大人物就更加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了,因为一个不值得欣赏、不值得信任的富兰克林与他借书给富兰克林的行为中暗示的赞许并不一致。
3)善用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可以促使人成长
一个人只要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者结论,他自己通常就会信以为真。
就如许多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员会在某种程度上相信自己就是那位丹麦王子。许多装好人的伪善者的道德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
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中,可怜的雅各布•马里的鬼魂说:“我戴着我在生活中锻造的项链。”他说的锁链就是那些轻微得难以觉察,在觉察之后又牢固得无法打破的习惯。
希望我们在了解了“避免不一致性倾向”后,能够让我们有效打破过往的坏习惯,建立起更多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