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从未走远

三岁半的女儿坐在马桶上对我说,“妈妈,我以前不能自己坐在这上面,会掉下去。现在我能自己坐在上面了”。

我说,“宝贝真棒,宝贝长大了自己能坐在上面了”。

“那我自己不能坐在上面的时候,是谁扶我呢”?

我说,“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姥姥都抱过你”。

“那姐姐和大姨呢”?“也抱过你啊”

女儿又问,“那我妈妈小时候是谁在抱你呢”?

“我的爸爸妈妈呀”

女儿说,“你的妈妈是我的姥姥,那你的爸爸是谁呢?”,我说“是你的姥爷啊,就是我的爸爸”,“我没见过你的爸爸,你有照片吗”

我说,“我有他的照片,洗完澡可以找给你看看”,女儿迫不及待说,“你的爸爸长什么样子呢?我没见过他”

是的,我的爸爸在我大三的时候就去世了,离开我十三年了。女儿当然没有见过他,我也很久没有翻出他的照片来了。可是我很想他。

父亲离开对我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是我很好的朋友,也是我的保护神。

适应他的离开,适应自己长大去承担人生的风雨,用尽了我20-30岁的所有精力,这是我人生的苦难。很多人说,苦难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苦难可以让人成长,苦难是最宝贵的经历。

可谁又知道,苦难中的成长是不得不的选择,是没有退路的黑夜中摸索。我有了成长,也背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对父爱的渴望也从未减弱,在黑夜中挣扎的我以为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我。

后来结婚、生子。爱情在平淡的日子里若隐若现。丈夫的父母跟随儿子来到陌生的城市照顾我们,原以为丈夫的父母也会如自己的父母一样,于是用对待自己父母的方式去沟通和交流,原以为的真心却处处碰壁,这时才发现,是自己混淆了界限,公婆就是公婆,永远也不会是自己的爹娘。

重新定位和找到立场后,一切都变得清明起来,各归其位,各司其职,慢慢大家的界限得到尊重,心里的舒适区也得到维护。跟公婆的关系也慢慢好转起来。

在读武志红老师的心理课时,突然明白,我与公婆的相处模式是在重复父亲与我的内在关系模式。我与公公试图建立与父亲一样的关系,把对父亲的期待投射到了丈夫的爸爸身上,这是越界,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公公对我们很好,但他不是父亲,世界上不会有人能替代他来爱我。而且重要的是父亲的爱从来都在那里,像阳光一样满满的、有力的,从未走远过。是我自己的恐慌掩盖了这一切,不能与父亲的爱感应。现在父亲的爱在我身上慢慢苏醒过来,重新给予我力量,甚至温暖到我的女儿。

都说父爱如山,父亲走后的这13年来,我有的是恐惧和失落,从未真正的用心去感受过父亲对我的爱和期待。原来他一直用他的爱鼓励着我,支撑着我,守护着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

这一刻我的内心深深地被感动和被祝福。

我会幸福快乐,也愿父亲安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