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内,对于应试教育,应试学历的批判,实质上就是一种学校知识批判,不过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总是围绕着使用价值,什么知识对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和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商品化的学校知识已经丧失了这种使用价值,唯有应试的交换价值了。然而这种丧失使用价值,我有交换价值的商品生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一味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无休止的扩大应是学历力的生产。这样课程内容庞杂,课业负担过重,也就势所必然了。近年来我国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落差,学历力落差日益加剧,从而加剧了应试竞争,只要现行的学校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依然维护,甚至人为的加剧这种落差,只要为交换价值的知识观依然横行,学生过重的负担就不会有所改观。
应试竞争扼杀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面对高分低能,甚至泯灭人性的现象,我们应当痛定思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生,学会生存。我们不妨围绕这个生存能力的思路,来鉴定理想的学校知识,可以考虑三个层次,社会生活和学校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诸如读写算技能和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各学科和学科之间的科学思维方式。作为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价值观态度。换言之,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上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认识事物与现象之结果的实质性知识,一般称为知识技能。二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方法论知识即学习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克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这是一种从实质性知识的方法论知识的重心转移,一种广义的学校知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