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十五焦点解决第628天分享
好妈妈学习成长营第19天分享
今天学习的内容时“一般化技巧”。什么是一般化技巧呢?
“一般化”的解释是,一样的,大众化的。跟其对应的词是“特别的”,“不同的”。
举个例子吧,小丽春节前体检中发现中度脂肪肝,回来后忧心忡忡,不停地百度查脂肪肝的病因和后果。当她看到脂肪肝最后会引发肝部病变,最后出现肝坏死。心里非常的担心害怕。连续几天吃不下饭,在老公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脂肪肝很多人都会有,特别是体型偏胖的人,注意运动和控制饮食,很快就会消失。小丽听了医生的话,马上云开见月明,心情好了起来。这里医生说的“很多人特别是体型偏胖的人都可能会有”,就是使用了一般化技巧,告诉小丽这种病很常见,让她的焦虑下降。
对于出现问题的人来说,被问题困扰,很容易陷入焦虑中,“一叶遮目不见森林”,咨询师在当事人谈论问题时,使用一般化技巧,回应应当事人,他(她)所处的困境,此刻所有的焦虑情绪,是多数人都会发生的,常态性的一种表现,或者是一种发展阶段中常见的暂时性的困境。就能部分缓解当事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不再觉得自己的症状是是独一无二的而释然。
人生发展阶段这个词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吧,我家小菲三岁左右带她去爬山。走到一半,菲爸担心小菲累着,抱着她走了几个台阶。这孩子执拗的从菲爸身上下来,跑回到菲爸抱起她的地方,从新再爬。这种现象其实是3-6岁孩子这个阶段的固有特点。因为这是孩子的第一个自我认识觉醒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要从父母那里确认“我是谁?我能行”。所以,不必给孩子贴一个“执拗”的标签。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追求同学朋友的认同期,所以。特别希望得到身边同学朋友的认同,希望融入一个团队和圈子,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发展阶段的特点。
使用一般化技巧有什么好处呢?
使用一般话回应当事人,会让当事人将其面临的困境,作为生命中都可能遇到的困难而更能接受,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是是正常的反应。也会让当事人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孤单和特异。我们常常觉得自己遇到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就提升了焦虑感。当我们进到医院,看到那么多排队等候的病人,自己的紧张焦虑似乎减轻了是一样的。
曾经有一位妈妈向我诉苦,说她的孩子上大学后在外地求学。每天她都想要跟儿子视频,儿子开始的时候还勉强能够跟妈妈视频几分钟。半个月后孩子就不愿意再跟他视频,一个月后儿子总是借口忙关掉了手机。妈妈为此非常苦恼。这位妈妈说她见不到孩子会非常的焦虑,总是担心孩子在大学遇到麻烦。我问孩子在上大学前,是否有住校的经历,妈妈说没有,一直带在身边。我说,“妈妈和孩子的分离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你第一次跟孩子分开,有一种焦虑和担心非常正常啊!我家孩子初中开始住校,那半年我跟你一样,天天跟孩子聊天,孩子很不高兴,说我打扰到她的学习了。可是不行啊,还是管不住自己。你可以问问身边其他同事朋友,孩子刚刚离开家,是不是都有这种心情。”朋友听了长长的出了口气。说:“其实有同事也这么说,看来,真的是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阶段啊!”
聊天中其实我们也会经常用到一般化技巧。
比如说,朋友说孩子进入高中后的种种不适。我们可以回应:“是的一般的孩子刚进入高中或者到新的环境。有一段时间去适应。”朋友说跟女友分手让他陷入痛苦的深渊,我们可以回应“失恋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伤心难过一段时间”;如果朋友失业没有找到工作非常沮丧,我们可以回应“暂时找不到工作的确让人沮丧。”
对于咨询师来说,人们在面临困难时候会有任何反应和症状,会视其为一种自然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反应,而非有问题的定型的结果。这是咨询师对当事人的接纳和尊重。再者,咨询师常态化、一般化当事人的情绪,暗示当事人一切的负面感受是可以理解的、暂时性的、仍然可以改变的状态,那么,当事人的情绪就会明显地减弱,而且不会过度的扩散情绪。当事人的焦虑情绪降低了,就比较容易理性的看待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