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导语:大约一年前我就知道有个“简书”网,只是自己羞于文笔,不敢给当前污染严重的网文再添垃圾。几个月前,一位在千里之外爱好写作的同乡常常将自己的小作发给 M 哥,让其给予指导,我把这位同乡直接推荐到了“简书”;加上近期我需要帮朋友拓展网上的传播,我也开始关注“简书”。近一个月来在简书的体验,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污染网络的文字。</small>
█ 五线城市的 M 哥
这位 M 哥,颇为励志的经历,他是五线小城中的一个小国企的小工人,早年前业余时间写些小文,发表于本地报纸,慢慢进入本地作协。在作协又获得了一些资源,拓展了自己的素材,主要以小城县志和史料为主。
改革开放初期,小城作协大多是一些不安体力劳动的人,觉得自己在小城这个范围内文笔尚可,加上一些社会资源,混个名头很容易。二十几年以来,他们喜欢手写,习惯传统写作,看不上、搞不懂互联网时代的“速食写作”。已是本地作协的 M 哥认为自己懂,十年前让人用免费代码搞了一个网站,定了些规矩,把自己写的东西贴进去,靠自己的人脉推广,每年有个四五千元的甜头。
M 哥靠自己手中的素材,在些网站分享了一些鲜有人知的本地历史传说短文,也写一些城市发展的建议,赢得了一些口碑,只是粉丝很少——绝大多数的人只是看看内容而已,不愿花费精力在他的网站注册。
几年前,M 哥在小国企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专注写作。他拓展了人脉,其中有我,把我拉入他的微信群,群里三十岁以下的人占大多数,群里嘻嘻闹闹,各行各业的都有,鲜有能写东西的人。
█ 三线城市的 彭小六
我是在3个月前看到有关“彭小六”的网媒报道,知道网络上又有人火了。
彭小六很火,和我没关系,报道只是简单地扫了一眼,只记得大意是“生活在三线城市,从事着一份与写作无关的工作,因写作而成名”。哈,和我熟悉的 M 哥如此的相像,进而在“简书”中发现了彭小六,关注了他。
看了几篇彭小六的文章,用我的经验来说,可圈可点的几乎没有。但是再看看他每篇文章的阅读量、❤的数量,让我看不懂。尤其是他于2016年9月30日在“简书”发布的《从200块1天到20W1天,我是如何靠写作来挣钱的》一文,更让我看的内心发慌。接着又在10月1日他又发布了《成为斜杠青年以来,我每天都活在焦虑里》,当日(10月1日),开始有人跟帖批评他。
我来摘几句他近期的话:
这半年时间,我每天都活在焦虑之中。
……
几万几万,从南到北地飞。
我在上班,我只有周末有时间。
于是周五下班去机场,礼拜天凌晨回到公寓,星期一正常上班。
……
这个国庆,我先在上海...学习DISC三天,再飞到山东威海...学习两天,然后再飞回上海。
……
我不是一个文人或者作家,我是一个产品经理。
我开始做个人品牌那天开始,我就是一个商人了。
……
我很喜欢谈钱,因为我穷过。
……
中秋回家,我妈问我,孩子你这么拼是不是因为之前的妹子嫌你穷?
由于上面摘的是只言片语,为防止“断章取义”,且和他不熟,我不做评论。
█ M 哥近况
M 哥退休后也很焦虑,退休金太少,尚有价值的写作变现能力太少,加上近几年自媒体盛行,小城里魑魅魍魉都开通了媒体平台,更重要的是当地传统媒体里的年轻人高频地分享历史文化资料和“经济腾飞”的建议,稀释了 M 哥的知名度,倍感压力。
M 哥也开通了微信平台,靠一人之力也在高频地翻炒昔日他的旧文,又以当地摄影协会身份参加各种活动,新编一些短文、活动报道和随笔。一年下来,笔锋越来越粗糙,文章含水量越来越多,有些内容如同“一句话新闻”,配大量的图片充数。
今年,M 哥几次邀我小聚,商讨以他为核心的“创业大计”,大意为:
- 他说自己不懂营销,只会写作;
- 公司制运营太复杂,他想树立个人品牌;
- 他自评自己的网站“价值很高”(每日有几百的点击率);
最后扔给我们一句话:要搞大怎么办,你们要帮我。
█ 我要说的话
- M 哥和彭小六很相似,都非常努力,主业副业共同进行;均以“文”获得社会上一些知名度,并想继续以“文”致富,对“罗玉凤被凤凰网签约”感到羡慕嫉妒恨;
- M 哥和彭小六不同,前者在内地五线小城市,已婚,以当地历史文献和城市发展为关注点;后者在发达地区三线城市,未婚,以职场生存技能为关注点;
- 二位均自诩“商人”,M 哥在当地小有名气,就差获利;彭小六在全国有名有小利,还差大利;
- “简书”的每位用户其实质都是“简书的商品”,每个商品的质量和体验广大读者会有评论;
- 清末纪晓岚不想写作,认为该写的前人古人都写完了,没必要再添乱了,不过据说纪晓岚生理方面很满意。
<small>声明:本文只是就事论事,引用和借用了一些社会现象不表示认同 :D</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