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部落的人类开始,人类总是与同伴群居生活的,一起捕食,然后分配所得的食物,由一个部落首领管理着部落内部的资源分配。同时,群居的方式能齐力抵御外来入。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衣食住行和自我防御能力已经不需要靠群居的方式来保障。于是,在本质上还是群居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人越来越享受独居的生活。看似热闹的朋友聚会也抵不过一个人忙里偷闲看书的时光,高质量地独处总要好过低层次的群体狂欢。
由必须群居到享受独处的观念的改变是我自己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由被动改变到主动接受的一个心理过程。
在我从小学到上高中的这段学习和成长阶段中,每次想起总会有一些刻骨铭心的名字。那些名字和我的名字一起,在成长的那页篇章上画上了句号。
初入大学,可能每个人都会和我有这样一种感受:“我们不一样!”而且这种差异不能求同存异,甚至你和你的朋友在大多数方面都找不到一点契合点。比如,我和我的一个室友。大学的课程不像以前从早到晚都是满课,会有相对宽松的课余时间。室友B回到寝室后一般是戴上耳机打游戏,通过语音的形式和游戏好友共同“并肩作战”,打到兴奋处,会不由自主地大笑说;“好险,我虎口脱险,哈哈!”对于我这样一个游戏白痴来说,每次只能摇头,摊手表示;“我不懂你们的快乐。”
的确,与室友不同,我比较好动,喜欢运动,打乒乓球是最爱。但是我们班上几乎没有与我志同道合的球友。这就使我冲破了仅仅认识班上同学的限制,不得不找到球友。所幸,在乒乓球社团中,我结交了许多爱打球的小伙伴。于是乎,我的交际圈得到了很多拓展,我和室友开始不一样。尽管总是一个人拿着球拍出寝、回寝,但我喜欢,我需要去追求自己个人的爱好,而不是因为身边人都不感兴趣而选择迁就。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既然不一样,你需要先跨出那一步,学会独居在自己喜欢的那个世界里。
独处的时光。这种促使我改变的内在驱动力有很多,其中渐离渐远的玩伴或许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种驱动力了。
我想大家的QQ好友列表中都有着这样一个存在。从以前友谊的巨轮的符号到现在淹没在好友列表中找也找不到的联系人。有时候我也会想:“那个曾经陪我一起疯过闹过的人现在怎么样了?”然而事实是,以前在同学录上留言要做我伴娘的女孩,在我们各自踏入不同的校园后,两个人便越走越远……
从爱好的迥异到好友的离去,我开始明白,成长路上你始终只能自己一个人往前走,遇到许多过客,然后头也不回地挥手,继续独自往前。
慢慢发现这些之后,我开始享受独处的生活。在每个周末的早晨你会看到我肚子晨跑的身影,显得活力满满;在某个午后,你会看到我坐在草地上沐浴阳光,显得舒适惬意;在某次演讲活动上,你会听到我的发言,显得那么自信大方……
我学会欣赏这种不一样的点,不会因为一些差异而心生郁闷。因为我们每个人确实都很不一样,从群居到独处,我越来越享受一个人的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