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这几天在瑞士度蜜月,天天刷朋友圈羡煞众人。今天朋友们聚在一起表示羡慕嫉妒恨,我就在微信上代表大家向她表示问候并询问归期,她秒回:刚下飞机,预期半夜到宁波。
紧接着,她吐槽了坐长途飞机和中转的痛苦,吐糟了瑞士惨无人道的饮食,发出“中餐最高”的呐喊,并且表示万分同情我这个做饭无能星人在美国生存了这么多年的。
她说瑞士人很少景很赞,就是吃的很不爽,蜜月才10天就吃得疯掉了。
“难得有个饭店能吃饭,吃上了番茄炒蛋,但没米饭。”
“大米太贵了买不起,鸡蛋牛奶价格还行。超市一面墙的冰柜都是奶酪,真是接受无能。”
“早上都是自助,开始觉得还不错,后来天天面包牛奶麦片咖啡也吃烦了。”
我好开心啊~!终于有人能够体会我当年的痛苦,而不是听完我的吐槽以后轻描淡写地说你怎么不自己做!!!
我刚到美国时被物价吓尿了,都舍不得买瓶装水,就是直接饮用自来水(可以直饮)来解渴。每周一袋燕麦面包一瓶超大牛奶当早饭,课间一盒饼干充饥,中饭和晚饭都是自己下面条,把青菜、番茄、鱼丸、虾仁、面条一股脑煮在一起,做出来的什锦面又香又好吃,吃过的都说好~
其他的菜就难做了,首先我对料理完全不感冒,其次美国的开放式厨房压根不适合炒菜。电磁炉和烤箱很难煮出好吃的菜,如果用炸或者炒的做菜手法就会造成烟雾报警器的尖叫,让人很抓狂。
后来随着课程难度加深、课外活动的增加,我觉得做饭非常浪费时间精力,所以我干脆不做饭不下面,而是常常去中餐厅和韩国餐厅打打牙祭。中餐厅的老板都知道我喜欢点酸菜鱼和水煮鱼,因为我不爱吃肉,而素菜相对来说性价比太低。
有时为了省钱就去快餐店买个汉堡吃吃,口味和国内的完全不能比。吃了几次以后,我就记得了提前把夹层中难吃的腌黄瓜挑出来,其他的小食也是又贵又难吃。
慢慢的由于中国人越来越多,亚洲超市的商品也渐渐丰富起来,我可以选择在早饭吃罐头八宝粥、馒头、春卷、小笼包等等,颇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之感~
某个暑假我爸妈去美国玩,我提前租的都是带厨房的公寓或民宿,让他们从国内带了好几包榨菜。旅行时几乎每天都去超市买食材自己做,一家人都吃的很舒心。整个旅程中唯一被我妈吐槽过的就是西餐,我当时带他们去的还是比较有名的汉堡店和法式餐厅,他俩吃完后都给了差评。。。
现在出国旅游和留学的人越来越多,除了语言关以外还要为自己的中国胃考虑,可别等到了国外才后悔没有带电饭煲和老干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