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效学习人的关键第三步:学以致用!

前面两篇文章,我们聊了如何制定有价值的目标,以及怎样高效学习。目标明确了,方法掌握了,但这就够了吗?其实还不够。学完之后若不会用,知识就只是停留在脑海里的“信息”,还远远没有变成你自己的能力。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脱不花老师《怎么成为高效学习的人》中的第四讲——“如何学以致用”。花姐提出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四种输出法”,分别是:记笔记、讲小课、会迁移,以及列清单。

这四种方法贯穿了一条核心逻辑: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只有不断输出,你才能真正把知识“用”起来。

一、记笔记:把别人的知识,“缝”进自己的体系

说到记笔记,大家一定不陌生。从小到大,上课、开会,我们多少都会记上几笔。但花姐所提倡的“两轮笔记法”,却让这个传统动作有了新的生命力。

第一轮,是边学边记:把笔记本分成左右两栏。左边记录课程或书本中的关键内容,右边则写你自己的疑问、联想和启发。这样做,是让新知识主动“对接”你已有的认知,完成一次初步缝合。

第二轮,是学完再整理:跳出当时的课堂或书本语境,重新审视第一轮笔记。这时你要关注的,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对我有什么用”。把那些真正触动你、对你有价值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重新组织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这才是真正“你的”笔记。

二、讲小课:用输出,逼自己真正理解

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一个新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试着把它讲给别人听——最好是讲给一个十岁以上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能理解一定的抽象概念,同时也会毫不客气地提出“为什么”。

比如,你要怎么跟孩子解释“存在主义”?它的核心“存在先于本质”听起来很玄,但其实说的就是:你并不是生来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通过你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行动,才定义了自己。

你可以用搭积木来打比方:“如果你不按说明书搭城堡,偏要搭一个机器人,妈妈会怪你吗?”孩子大多会说:“不会呀,我想怎么搭就怎么搭!”这时你就可以说:“没错,积木没有‘必须成为城堡’的命,就像人也没有‘必须成为谁’的命——你可以用自己的选择,让它变成机器人,也让你成为你自己。”

这个过程,会逼着你跳出专业术语,用最朴实的例子和类比把概念讲透。一旦中途卡壳或被人问住,你就知道哪里还没学透,赶紧回去补课——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把知识消化掉”。

三、会迁移:举一反三,把知识用“活”起来

学了一个知识,能不能把它用在完全不同的场景中?这就是“迁移”的能力。花姐特别强调:迁移,不仅要思考“它可以用在哪儿”,也要思考“它不适用于哪些情况”。

举个例子。假如你学到了“锚定效应”:人们容易受第一印象或初始数值的影响。比如一件衣服标价1000元,后来打8折卖800,你会觉得“真划算”;但如果同一件衣服一开始就标价800,你反而可能犹豫。

那你可以怎么迁移呢?

用在职场汇报:你做了一个成本10万、收益20万的项目。不要说“我们赚了10万”,而可以说:“行业这类项目的平均利润率是30%,而我们达到了100%。”用一个锚点数字衬托你的成绩,对方更容易记住你的出色。

用在家庭教育:孩子写作业拖拉,别急着批评,可以说:“你昨晚数学20分钟就写完了,今晚的作文也许15分钟就能列出大纲?我们来试试看。”用一个积极的“锚”引导他进入状态。

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知识的“使用边界”。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比尔·盖茨辍学创业的故事,但若认为“辍学=成功”,就陷入了误区。

盖茨的家庭出身、早期资源和个人天赋,都是普通人难以复制的:他来自精英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母亲与IBM有深厚关系;他自己更是在中学阶段就展现出极强的专注力与编程能力。辍学对他来说,是在已有保障下的理性选择,而不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

理解这些背景,我们才会明白:知识、经验与榜样,都有其适用场景——不加辨别地套用,反而可能带来误导。

四、列清单:在实践中复盘,走向真正掌握

光学不练,假把式;光练不思,傻把式。

从定目标、高效学习,再到输出使用——所有这些方法,最终都要落到“实践”二字上。很多书籍,比如《认知觉醒》,都强调“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还差着无数次的练习”。正如毛主席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实践之后若没有总结,便是原地踏步。花姐以自己学直播为例:她一开始也并不熟练,于是先用前三种方法做准备。真正开播之后,她仔细复盘哪些环节没把握好、哪句话引发了观众共鸣、哪些属于冗余表达……把这些都列成清单,一次次调整、优化,才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从容清晰、善于控场的样子。

所以,“列清单”的本质,是把经验转化为可见的行动指南——不断迭代,持续进步。

总结一下:

真正的学习,不止于“学懂”,更要“会用”。花姐提供的四种输出法——记笔记、讲小课、会迁移、列清单,本质上都是以输出带动输入,借助实践和反思,将别人的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也正在学习一门课程或阅读一本书,不妨就从现在开始,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输出一次。比如用6个月学完《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每学一个模块就做两轮笔记、试着讲给别人听,思考经济观念如何用在生活决策中,最后列出实践清单……一步一步,把知识,真正变成你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