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历史
转载人:黄元香
作者:夏紫茉
相传楚国有位玉工卞和在荆州山上发现了一块石头,他坚称这块石头里藏着美玉,高兴的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叫宫廷的玉工鉴定,却说只是块普通的烂石头。于是厉王叫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即位。卞和又抱着这块石头见武王,武王让人鉴定,还是说只是块烂石头,武王又叫人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卞和爬着回到荆山,抱着那块石头痛哭流涕。许多年过去,文王即位,卞和从中年变成了老者。文王派人取回石头,精心打磨雕琢,终于成了一块稀世美玉。
为了纪念这位垂死的识宝人,特地取名叫“和氏璧”。
几百年来,玉璧成了赵国的传国宝。
秦昭王垂涎这块美玉已久,他派使者去赵国说要拿15座城池换这块美玉,赵王明知秦王不怀好意,不答应吧,会惹来麻烦;应允呢,显然当受骗,有去无回。
正是左右为难的时候,宦官缪贤向赵王推荐自己的一位宾客,名叫蔺相如,说他很有才能,一定能够想出办法来。
蔺相如被召进宫中,听罢赵王的意思,沉吟半响,说道:“秦强我弱,秦国若想以城池换宝玉,我们不答应,过错在赵国;玉壁送去了,秦国不给城池,道理就在赵国一边。咱们宁可送玉璧去,就无可指摘了。我愿替皇上走这一遭。”
赵王当即任命他为大使。蔺相如一路风尘仆仆,到了咸阳城。秦昭王在章台接见。
玉璧从匣中取出来了,淡淡清光映照殿堂,多么美呀,的确是天下奇宝。殿上的大臣和宫女们争相传看,不住的称赞,高呼“万岁”,祝贺君王得了宝物,没人提起交换城池的事。
相如在一旁看得明白,急中生智,上前一步,对昭王说:“大王,这玉壁其实也并非十全十美,有几处小斑点,想必大王没看出来?”
昭王赶紧将玉壁交给相如,请他指示出来
相如双手抱紧玉璧,回身靠着殿柱,双眼圆睁,怒发冲冠。他气愤地说道:“玉璧没有什么斑点!大王想要璧,就派人到赵国去交换城邑!想当初我在朝中沐浴斋戒五天,严肃地接过赵王亲手交给的玉璧。我指望大王以两国的友好关系为重,及时把十五座城邑的地图交给我的。谁想大王这样不郑重,嬉笑嘈杂,诚意在哪里?大王不交城池,我也没法回去见赵王,不如就毁在这里!”说罢,一头向柱子撞去。
秦王怕撞坏了玉璧,急忙劝蔺相如别莽撞,说他一定交割城邑。相如这才缓了口气说:“大王要是真心诚意,也请沐浴斋戒五天,再和我交换吧。昭王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下来。
相如回到住所,知道秦王只是缓兵之计,于是命令随从换了衣服,化装成商人,暗藏玉璧,迅速混出函谷关,回到赵国去了。
五天后,秦王摆好仪仗,按照最隆重的礼节,召见相如,要换玉璧。相如这才严肃地说道:“自从穆公以来,秦国二十寄代君主,往往随心所欲,不守信用。我怕辜负国家的使命,已叫人把璧送回国了。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真心换璧,再派一名使者,交割十五座城池,赵国敢不交出玉璧吗?我自知得罪了大王,犯了杀头的罪过,就请大王惩处吧!”
昭王分恼怒,却又无可奈何,杀外国的大使,怎么也说不过去,只得顺水推舟:“先生回国,带个口信,说寡人一定来换玉璧的。”说罢,便失望的回宫了。
蔺相如“完璧归赵”,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赵王也因此特别器重他,封为上卿,地位还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这位廉颇,多次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很不服气,常常公开嘀咕:我是一国的主将,冲锋陷阵,凭过硬的本领。那个蔺相如,后生小子,靠一张嘴巴皮子,居然升得那么高!等着瞧,我一定找机会给他点颜色看!”
相如得知这个情况,每次出门办事,总要躲着廉颇走。有一次半路上看到廉颇的车子过来,便急急忙忙拐进旁边的小巷子。
日子长了,相如的门客气不过:“那个老头子有什么好怕的!你是上卿,地位比他高,躲躲闪闪,我们的脸上也觉得没光呢。”
相如听了,并不生气,只问了一句:“诸位请说说,廉老将军的威风比秦王如何?”门客们笑起来:“这还用说,廉将军怎么能跟秦王相提并论呢?”
相如接着说开了:“这就是了,秦王我都敢当面叱责,还怕他廉颇干嘛?我所以回避礼让,避免冲突,是不愿把关系搞坏。先为国家利益,然后才是私人情感。秦国至今不敢轻视赵国,是为什么?正因为我和廉老将军团结一心啊。”门客们这才恍然大悟。
这话终于传到廉颇耳中,老将军很受感动。他内心深自惭愧:原来这年轻人竟有这般眼光和胸怀,我算老糊涂了!
第二天,他光着上身,背上背着荆条,不乘车马,走到相如的府门前,求见主人一见到相如,扑地跪倒,请罪说:“我这个糟老头子,简直是个昏虫,心胸狭隘,不理解先生的宽洪大量,实在该打。请先生看在国家利益的分上,原谅我吧。”说罢,将荆条递给相如,要求他责打自己。
相如扶起廉颇,心里热呼呼的,赶紧跪下回礼,也请老将军给自己多加教导。两人都感动得热泪滚滚,成为刎颈之交,共同辅佐赵王。
这段故事,后来常常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受到观众的欢迎,戏名就叫《将相和》。
将有将的觉悟,相有相的风度,将相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