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常常在即时的事情里发散,就像这棉花味道。已经有好几次了,被激荡起来的思绪和念头飘浮流动好久,由于手懒没能及时记录下来,而只能遗憾地看着它渐渐平静消散,事后,却又没再有动力去收集整理。所以,当这次的棉花味道再次在记忆里浮动的时候,我想要抓住它以及它们。
儿子高考完,我也计划着好好做一下整理。儿子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我也需要为一个新阶段做做准备。最先整理的就是这些年来从老家带过来的被子和褥子。一共有五个褥子五个被子,其中一个被子还没有用过,一个褥子,佳禾正在用,是前几年我用旧床单已经翻新过,这次不打算拆洗。
这次需要整理的是四个褥子和四个被子。其中,有四个褥子和一个金丝绒被子都是老规格尺寸,针脚很细密规整,那是娘家给出嫁的女儿准备的嫁妆,还是当年坐长途车,用床单包着,分次从老家带过来的。包裹塞在长途车的后面,那种拥挤窒息的感觉,到现在都很难忘。其他三个被子是按照新规格尺寸做的,是儿子出生后,弟弟回老家的时候捎过来的。
说明一下,老规格尺寸是按照老家农村的常规习惯长度和宽度缝制的。开始住平房的时候,那床是从单位里花15元钱买的,单位招待所替换下来处理的,用起来的时候,发现这被子放在常规的被罩里面,宽度欠点,长度余了,总是感觉不那么融洽。等后来搬到单元房,买了新床,感觉更明显了,褥子宽度不够,长度绰绰有余。那些年似乎也没有想过把它们重新修改修改,总觉得太麻烦。
儿子高考完第二天,正好是周日,开始整理。边收集,边拿尺子测量尺寸,边拆解,边琢磨着下一步怎样修改,脑海里不时飘过一些儿时记忆的片段。我有时挺得意于自己这能同时开展多个事情的能力,当然,它也会给我带来一些烦恼,就是,我似乎习惯了同时进行多件事情,反而难以让自己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使得效率达到最高。
回到本篇正题,母亲棉被子一般是在夏天农闲的时候。把铺地(老家话,学名褥子)或被子拆了,摘净线头,这活一般是我来做,然后把里布和表布洗洗搭在院子里的绳子上晾晒。里面的棉花胎也在太阳底下暴晒,有时候还边晒边用木棒捶捶,让压实的棉花松松,让尘埃掉落。
里布和表布晒到半干的时候,母亲会取下来,让我拉着一边,她从另一边开始叠起来,有时候,还要拉着拽拽,然后摊平叠好压实。一般,里布是纯色或者格子的棉布,表布是带着印花的化纤平布或者金丝绒布。花花绿绿的宽宽长长的表布和白色的里布在绳子上晾晒着,风吹来,随风飘摇,开心的小孩子们在下面钻来钻去,与大人捉迷藏(老家叫cang lao mu),偶尔钻到棉胎下面,满脸汗渍,却笑得像花儿一样绽放。这个画面,是留在记忆里的,我不知道我是这个画面里的主角还是配角,但也许,我既是那玩捉迷藏的小孩,也曾经是这个画面的观察者。纯棉布散发的棉花味道格外好闻,是刻在记忆里的了,棉花的清新中还有一股浆水的味道。刚做好的新被子棉花味道最浓,那是可以触到内心里的柔软。
拆解的过程,伴随着这些美好的记忆,虽然大汗淋漓却也没觉得难熬。拆完,翻新方案也出来了,四个褥子不带回去了,我再买点布料,重新换一下外层布,那个老被子,金丝绒被面的表布和里布尺寸正好可以用作翻新褥子,老被子棉胎带回去让母亲再加点丝棉做成两床新尺寸的被子。
网上下单买了三个褥子棉胎套和一个被子棉胎套。拆下来的表布,除了金丝绒被面,都扔了,里布里有纯棉的,没舍得全扔,捡了一些能洗出来的洗洗,想着缝些垫子用。新被子的布都留着,继续使用。新被子做法,我没有像母亲缝制得那么密,而是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棉胎放进去,缝口,两头固定一下即可。褥子采用同样的方式。反正,被子会有被罩,褥子上面有床单。
写到这里,发现篇幅已经很大。忽然一个念头出来,为什么我会这么详细讲述这个过程呢?或许,是跟翻新和修改有关。这两个词都与变化有关,放在一个阶段或者一个关系里,也很有启示的意义。
变化,意味着旧的失去和新的诞生,所以,变化里面也蕴含着希望和憧憬,而这恰好很好地契合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