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园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是一座千年古城。
气候特征;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合肥园徽派风格浓郁,白墙黛瓦是其最鲜明的特点。
通过观察合肥园的平面图,发现其整体规划是较为整齐,对称的,其中下陷式的池水环绕着中庭,一个体现着合肥环绕着巢湖,另一个也起到蓄水作用,园内的建筑虽然比较对称,并不显的呆板,反而是丰富多变的,因为有植物和水体的柔化作用使得整体意境给人是十分舒适享受的。
走进合肥园首先看到的是大气的建筑风格,入口处具有徽州风韵的“合”字门亭,与左边的墙面相辉映,入口的门亭对整体的环境进行了空间上的划分,对高度进行了限制
入口靠右边的文化墙是现代风格交融的体现,其上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展现出合肥发展的恢弘之梦。
在中庭前方一棵造型松对空间进行了适当的过渡,柔和了建筑硬朗的线条,同时松下黄色的花卉地被植物调和了环境的色调,中庭白墙黛瓦的“四水归堂”,溪水环抱
中庭内的一池溪水,水底刻有“福”字的石雕,整个景物的意象和“四水归堂”这个名字完全契合,让人禁不住赞叹,取名的艺术。
在后庭中墙面镂空的山水图,梅花树都展现着巴蜀的风情,下象棋的桌凳,展现巴蜀人民的文化生活,凳子上的梅、兰、菊、竹四君子寓意着高洁的品德,是江南园林的一大特色。园内一些小细节也设计的十分精巧,精美的地面铺装雕饰,用瓦片作为铺装材料,别具一格,作为隐含的文化符号。
园内的音响用假石来装饰,使园内整体更加协调统一,十分细心。
上海园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整个展园地块较为方正,两个入口作为开篇,中间一条飘带紧紧相连,从图形上形似“申”城的申,也是上海的简称。一江穿过,将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东,也孕育浦江两岸的人们和城市的发展,整个设计的型围绕“申”字来进行演绎。
在南边的入口处,沿着极具现代艺术感的曲型廊架进入上海园,廊架贯穿着整个园景,其通透的网状结构起到框景的作用,既能透过廊架看两边的景象,使其更加丰富,别具特色,同时其内部形成的光影变化也十分的有趣,给人一种穿梭时空的未来感。
同时站在外面看廊架,也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小品,丰富了整个园内景观,园中心的湖上两个镂空的人型模型象征着上海民众的运动精神。
同时有一面景墙上采用垂直景观技术在垂直空间上种植大量草本植物,景墙的上面栽种大量的草本植物,下面是木质的圆筒状树桩,大小不一,别具特色。
园内的植物搭配十分的丰富,用色也十分的大胆,大量的草本花卉栽种,选用颜色过渡较为协调的颜色相互搭配,增添了活力。
整个园内的长椅也十分具有特色,流动状的木椅,及对空间做出了一定划分,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长椅的形状像真在游动的鱼,长江边的上海海产资源丰富。
还有随处可见的用黄酒(上海)塞子堆叠起的小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铺装的设计也十分的精致,材料随该处的功能做出多种的切换,有一些特别的是在石块上标注具有启迪作用的句子。
智慧上海,智慧园林,园内的每一处都体现着设计者的智慧和用心。
北京园
北京,简称“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北京园设计为以“花—石—松—楼”为主体、借景湖山的皇家山地园。园内主要建筑有湖光山色楼、轩辕台、邵窝静思、乾隆访嵩山诗卧碑。
邵窝静思、乾隆访嵩山把北京与河南联系在了一起,寓意仁智山水、安乐生活。
园内植物种植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和皇家园林风范,其中门外的3株白皮松为从北京植物园移栽而来,树皮像杨树,树叶却像松树,是北京皇家园林的特色树种,寓意坚定、长寿,曾被封为白袍将军,作为入口屏风,下铺迎宾花径,兼得苍劲和秀丽之美。
嵩山素有“嵩呼”、“嵩寿”之称,北京园中9株特性大油松为主景,呼应河南嵩岳,寓意“嵩寿”。
园内运用了大量的海绵技术,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运用这些技术使得其蓄水,净化水质的能力显著的提高,其分层作用也有利于改善植物根系通气不良的情况。
园内的灯饰,窗饰,还有墙壁上的雕花都体现着皇家元素,大量的方正规则图案,体现文化底蕴。
园内建有“石鼓”,人站在上面大声喊话,两耳就能听到“嗡嗡”的回声,寓意“嵩呼”。
古代园林与现代技术的相互交融,使得展园把人文关怀和环境优化得以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