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四
去农村亲戚家,老人从厨房里堆满笑走出来,年轻人放下手机泡茶端零嘴儿。
而应该在外面跑来跑去的孩子,全挤在一起拿着手机无师自通地玩游戏。
这是谁都叹气谁都似乎改变不了的现状。
老人们还在坚守自己的战场,不管多难多累,都好酒好菜好态度地招待拜年客。他们边埋怨年轻一代不懂事,边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帮儿子儿媳一把。
年轻人过年回家,蹭吃蹭喝一点儿也不会内疚,能端茶送水的已经是孝子贤孙了。
孩子不再是屋前房后的跑着找不到人,反而常常被大人往门外赶,很难能赶出去,赶出去几秒钟又回来了。原因就是因为家有手机。
很少有人关心老人的操劳和想法 。
偶尔谈谈年轻人是就是应该多承担一些责任。可是,一刷抖音,出现一个一岁的孩子在家人的帮助下,摁手印接受爷爷馈赠的大别墅。于是,年轻人开始感叹自己命不好。
倒是孩子得到很多的关注,例如逮住一个老师或者家里孩子有出息的就问怎样把孩子教育好。方法确实知道不少,不持之以恒地去做能有改变吗?
要知道游戏可是秒秒更新的。
以前老人几乎不拿手机,没有年轻人的承欢膝前,就看电视。后来各种小视频的出现,竟然让大量老人看上了瘾。照顾孙子孙女时,也会用给手机玩会儿这一招儿。
年轻人在一起吃饭玩耍也是网聊刷频不断,何况,现在哪个单位不是微信工作群一大堆?不看手机你就另类了。
孩子在这样的影响下,当然会觉得手机实在太好玩了。况且手机确实好玩。还有,你有几个脑袋应付完成老师布置的打卡任务?有时候,就真的把手机给了孩子。
孩子是在完成学习任务还是在玩游戏 只有他自己知道。
据我观察,杜绝孩子接触手机和游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大家都知道走路好,但有几个人出行不是首选坐车?
据说印刷术刚出现很多人是反对的,比如苏轼就担心书籍普及大家就不好好读了。
据说照相机最开始出现,人们都不敢拍照,怕把魂勾拍走了。
手机的更新换代肯定是社会的进步,只是怎么使用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在找方法的过程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成为试验品甚至牺牲品。这个也是人类进化史的真相。
今天亲戚家几个小学的孩子怎么也不出门。我说:“不需要这样吼叫啊,你只需要把你活动的地方放在室外就行。”
于是我们出门挖地菜,又在院子里聊天。
四个孩子不知什么时候也跑了出来,连回家吃饭还是家长找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