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介绍才知道,《长津湖之水门桥》,不仅仅是《长津湖》的续集。是当时拍摄后剪辑下来,发现素材多了太多,令人无法割舍。才有了现在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它讲述了七连的故事和结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门桥》比《长津湖》更悲壮更惨烈,也更动人更决绝,为胜利而付出的代价也更加巨大。
三炸水门桥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在一次又一次的炸桥行动中,没有人不希望能活下去,伍万里的愿望也是这样的,希望你们活着回家。但是,战争是无情的,和《八佰》一样,战士们基本上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伍千里处处担心维护着自己的弟弟,所有的弟兄们也都维护着这个他们眼里的小孩子。最后的结局,伍万里说出了那句令人泪目的,“七连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说明了他是唯一的幸存者,是大家掩护的结果。他在和平河告别的时候也说出了“你们所有人都是我哥”这样的台词,与他哥伍千里一样,和连队所有人都有着兄弟的情谊。影片最后,他也像二哥当初捧着骨灰盒一样,捧着千里的骨灰盒回乡安葬,路上说出了那句令人破防的话:“哥,我好想你啊”。四字弟弟,真的是睿智聪明,表演张弛有度,战斗的时候眼神凌冽,勇猛顽强,冲锋在前一点不贪生怕死。休息的时候又像个孩子般顽皮。他的表演是影片中万里的成长史,也是他自己的成长史。
因为是攻坚战,也就预示着战斗的激烈。炸桥的行动还没开始,就遭遇了敌人猛烈的空中防御——一顿虐袭。又重现了《长津湖》中的一幕,看着飞机呼啸而来扔下炸弹却毫无还手之力。看着战友,瞬间变的血肉模糊,比看到他们战死沙场更加难过悲伤。
小时候学课文,读到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总是不能深切感受。炸桥进入最关键的阶段,当看到平河抱着炸药包义无反顾的冲向敌人的坦克底部的时候,当看到战士身体被打的血肉模糊依然不松开手中的钢板,当看到一个战士面对水管中掉下的手雷,毫不犹豫的扑了上去的时候。当看到炸弹来袭战士们本能的用后背为战友遮挡的时候,我突然领悟了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舍生忘死的精神,为了祖国不再受到战争的伤害,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钢铁防线。
平河是个神枪手,伍千里眼睁睁看着坦克从狙击手平河的手臂上碾过,那是怎样的心痛,关键时刻他却还不得不开枪射击战友身边的炸药包,彼此含泪用眼神告别。李晨扮演的余从戎,一次次死里逃生,掩护万里撤退,却在黎明来临前,迎着曙光引开了敌人的飞机,在熊熊火光中化为永恒。朱亚文扮演的上海人梅生,本身非常精致,最后,将囡囡的照片含在唇间,开着装满炸药的卡车从山上呼啸而下,就像在美军基地驾车穿越枪林弹雨一样,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那照片是一面旗帜,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气概。就像伍万里的那条红围巾一样,高高飘扬在枝头。那是志愿军大无畏的精神,是对新中国最深沉的爱,是最壮烈的情怀。
段奕宏扮演的九连连长谈子为,曾经说过:“坚守阵地六天六夜不吃不喝的人,你说他们算什么?”他还说:“哪一场仗不难打?越难打就越要打。”他以生命为代价,对水门桥进行了第一次的轰炸,只炸开了一个小缺口,并且很快被美军修复。第二次的轰炸最为激烈,双方都拼尽了全力,装备和部署上实力悬殊的敌军和我军进行了殊死较量。巨大的视觉冲击和猛烈的战斗场面看的人热血沸腾。每一次炸桥成功之后,美军都会进行更加疯狂的反攻和更严密的防守,使得炸桥的任务难上加难。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有些场面甚至惨烈到不忍描述。但是,如千里所说,“只要水门桥还在,任务就没有完成”。最后一次炸桥成功后,代价就是整个战场上只剩下了万里一个人活着,他和山坡上滚落的哥哥依偎在一起,就像小时候一样。讽刺的是,被炸毁的桥梁很快就被修复了,钢材是从日本加工好了直接空运过来的,这给结尾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
看《长津湖》的时候就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如今,再次致敬那些白雪焦土下长眠的英雄,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英雄长存,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