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之前只是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慢慢的接触教育行业,见到很多类型的家长和孩子,愈发理解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以下是接触到的学生常见的坏习惯和应对方法:
Q1:学习拖拉没效率?
Why:(1)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 (2)没有时间观念 (3)家长对孩子迁就,没有养成做事利索的习惯 (4)学习方法不对,信心受挫
A:(1)提高时间利用率,利用碎片时间 (2)原则:立刻开始学习,不要拖拉 (3)保持良好心境:愉悦情绪,安静整洁的环境,浓厚学习气氛 (4)严格作息时间,包括吃饭学习活动和做家务(5)让孩子全神贯注,学习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干别的
案例:A同学,一年级,每天做作业到11点,妈妈陪坐到11点,用网上的段子就是:陪孩子做作业做到脑梗(我也很无奈啊),深究原因,一是是家长一直在不断的迁就孩子,做5分钟玩10分钟,再重新投入状态时,不知不觉深夜了。
Q2:孩子厌学?
Why:(1)父母要求过高 (2)学习兴趣丧失 (3)家庭纠纷,孩子有心理负担(4)心理发育不成熟 (5)学校的问题(6)学习环境不佳:父母不爱学习,学习条件太差
A:(1)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2)不要讥讽孩子提出的幼稚问题(3)激发孩子求知欲:望远镜等
案例:B同学,父母天天在家里轰战,三句话不和就互相怼,互相看不顺眼,要知道这些都是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的啊。最近网上很火的一篇文章:‘爸,你不爱我妈了吗?’,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孩子小的时候会照着家长的样子来模仿,长期如此孩子自然而然就办法好好学习了。
Q3:学习不用功?
Why:(1)找不到乐趣(2)思想上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学生不认同现在学校中采取的教育方式
A:(1)让孩子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2)培养兴趣,启发式教育(3)教会孩子学习方法(4)鼓励孩子自我激励,自我暗示
Q4: 不肯温习功课?
Why:(1)跟不上老师讲课进度 (2)静不下心写作业(3)脑手协调性差
A:(1)良好的学习氛围(2)不要总是和孩子唠叨 (3)让孩子学会总结 (4)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5)及时给孩子鼓励(6)适时调整孩子的不良情绪
Q5:逆反心理?
Why:(1)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2)父母不尊重孩子人格(3)父母遇事唠叨(4)亲子间缺乏沟通(5)对孩子过分迁就: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6)父母式作风:专横
A:(1)冷静对待(2)发现孩子闪光点(3)善于疏导(4)多表扬,少惩罚 (5)尊重孩子,爱护孩子(6)态度和蔼
案例:D同学,在家长眼里,孩子很叛逆,动不动就要和家长打架,但是在老师眼里,是一个很乖的学生,为什么会逆反,因为家长有事从来不与孩子沟通,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爸妈这样对你,你愿意吗?
Q6:玩手机成瘾?
Why:(1)人的个性特征(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受挫、自信不足、缺乏兴趣爱好、内心空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父母的负面“榜样
A:(1)严加约束 (2)转移孩子兴趣:课外活动、户外活动(3)认真分析危害(4)以身作则(5)注重引导 (6)适当分散注意力
案例:E同学,手机不离身,离开就没有安全感,ta说:家长每次让ta写作业的时候,自己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这时候孩子心里就会想了:你能玩我凭什么不能玩?凭什么你玩的时候我就必须去写作业。这是大多数孩子的想法,所以下次让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看书或者学习,这样对孩子才是最好的影响。
Q7:自卑?
Why:(1)家庭破裂(2)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过高(3)父母能力强,事事代劳
表现:(1)不愿意做可能有困难的事 (2)频繁得要求得到肯定(3)用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4)沉默、孤僻
A:(1)辩证的看待成功和失败(2)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3)尊重和信任孩子 (4)真诚且及时的赞扬孩子 (5)坚持
借用前辈的一句话:学习也好,培养兴趣也罢,一定要找专业的老师或者教练,否则业余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最高水平也是业余的。
武志红老师说:通过一个人想在当下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你可以看到这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模式,也就是你童年时期和父母养育者的关系模式。
当然,在这些接触的家长和孩子中,有很多特别懂教育的家长,家长有共同的特点:
(1)尊重孩子的想法,告诉孩子面临哪几条路,帮助他们分析,但是不帮他们做决定。
(2)和孩子做朋友,经常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命令式的,导致孩子后期偶读不太愿意和家长沟通。
(3)和孩子一起多看书,有些风景你没有办法看到,但是在书上,可以看到不同人走的路,以及和他们思想的碰撞。
(4)专业的培养兴趣,借用前辈的一句话:学习也好,培养兴趣也罢,一定要找专业的老师或者教练,否则业余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最高水平也是业余的。
(5)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见到识广是没有错的。
很重要的,就是家庭氛围和谐,爸爸妈妈的关系会决定你未来的很多大事。